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全市环保部门:努力治理环境污染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8-21 02: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 张小丽 文/图

市环境保护局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表,开展基层问症、百姓听音、开门评风,召开座谈会及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大气污染防治有待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公布不及时;

◆油烟、噪声污染源较多,管理不规范,应加强城区油烟、噪声污染整治;

◆加大流域治理,进一步改善水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到基层、农村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应加强环保系统和企业的环保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

◆在处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方面,解决问题不够彻底。

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环保局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等行动,治理大气污染、保护饮用水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绿色保障。

实施大气环境“蓝天”行动。将灰霾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燃煤、工业和城市扬尘、机动车污染防治以及秸秆禁烧,控制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力争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实施。

实施流域整治“碧水”行动。重点开展沱江干流等8条重点河流和小流域水污染源整治,加大城镇辖区黑臭河治理力度,力争今年完成26个重点水污染工程治理项目,已建成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不低于60%。

实施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行动。组织开展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大检查;开展沱江花园滩饮用水水源和古宇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

实施农村环境建设示范行动。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建设同步推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实施窗口服务提效行动。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并联审批工作,增强窗口服务意识,规范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提高环境审批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施环境执法提质行动。重点是开展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试点,强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大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

通过开门纳谏、基层问症,市环保局立行立改,通过开展各类环保行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到了得实惠,赢得广泛赞誉。

市中区史家镇平桥村居民张佳平:

以前,我家门口的臭水沟散发出的气味令人作呕,在家里都不敢打开窗户,出门路过都要捏着鼻子。但环保部门开展生态治污后,臭水沟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清流直通沱江,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东兴区田家镇长江社区居民钟帮第:

通过城乡环境治理、生态湿地环保工程,改变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社区居民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东兴区月亮街居民周菊华:

我家楼下的几家餐馆没装油烟净化器,油烟管道对着小区直排,既呛人,又污染环境。通过环保部门的整治,餐馆把油烟管道延伸到了楼顶,还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现在我们小区的生活环境好了。

天更蓝、水更清,居住环境更舒适,是市民的期盼,也是环保人努力工作的方向。

今年,内江市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列为切实关注群众健康的重点工作之一。市环保部门先后建成了4个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城区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利用人工生态湿地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针对城区油烟扰民问题,开展的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行动,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近日,笔者在双才镇“生态污水处理厂”看到,恶臭熏人的生活污水,通过花繁叶茂的人工湿地后,变成了透明无味的清流;在居民小区,市民对环保部门的油烟整治行动,赞不绝口;在PM2.5监测点,环保工作人员实时发布了城区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生态治污

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花繁叶茂的人工湿地,实际上是一座生态污水处理厂。

8月15日,笔者在东兴区双才镇双才村一个特别的生态湿地看到,泛着白色泡沫又恶臭熏人的生活污水,蜿蜒流经种着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芦苇等大小不一的生态池后,再经排水口流出来,就变成了透明无味的清流。

东兴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谢文杰告诉笔者,这就是组合式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东兴区双才镇现有场镇人口约5800人,以种养业为主。以前该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都是任意倾倒排放,镇上的道路旁和水沟里到处可见污水横流,恶臭熏人。这些污水流经农田,庄稼都长不出来,村民反映强烈,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向村民支付几万元青苗补偿费。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环保部门的牵头下,当地于2010年新建了两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厂,总占地约12亩,日处理生活废水1300吨。

笔者注意到,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同的是,这种污水处理厂既没有任何机器设备,也没有在现场值守运营的工作人员。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指着生态池里的白色污水管道、水泥沟渠和水生植物告诉笔者,这些就是污水处理厂的全部设备了。

这种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厂由调节池、厌氧净化池及过滤湿地池三大部分组成。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统一汇集到调节池后,经过厌氧净化处理,再经过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等植物充分吸附和过滤,最后流出的水清澈见底,可达到城镇污水排放的一级B标准,不仅可以直接排入河中,还可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充分利用和节约了水资源。

“这套污水处理系统无需任何动力设备,也无需专人值守,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纯生态化治理模式。”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由于乡镇居民分散、管网不配套、污水量小、建设及运行维护资金难筹集等原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曾是困扰环保部门的一道难题。为此,他们考察过重庆等地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后,发现了这种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类似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6个,乡镇覆盖率达76%,不仅在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改善了部分河流水质,面且美人蕉、芦苇等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生态湿地建成后,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景观,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透露,预计今年底以前,内江市还将建成7个这样的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源,深化城镇辖区黑臭河流治理。

治“烟”行动

居民远离油烟困扰

8月16日,星期六。上午9点,东兴区月亮街上人来人往,看上去和平常没什么两样。附近居民周菊华走进一家中餐馆后,意外发现:昔日餐馆门口呛人的煤气味消失了。店老板告诉她,煤炉灶不久前被环保局的人给收了。

前不久,市环保局在城区开展了一次餐饮业油(煤)烟污染整治行动。当环保执法人员来到月亮街时,该餐馆门前的蜂窝煤烧得正旺,被执法人员查了个正着。

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副队长刘洋介绍说,这次行动实际上只是市环保局开展油烟噪声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的一次成果核查。

今年7月1日,全市为期3个月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拉开帷幕,市环保局对城区内的餐饮店和建筑工地进行了全面地摸底排查,重点整治城区油烟和建筑施工噪声。

此次在城区开展餐饮业油(煤)烟污染复查整治的目的,即是对前期调查摸底阶段的油(煤)烟污染进行整治,对明确了整改(取缔)时限、整改方法和措施的餐饮单位及个体经营者进行全面复查,核查其是否还存在违规使用经营性燃煤,排油烟管道、油烟净化装置是否安装和正常运转。

在此次核查中,城区部分餐饮店由于未按限期整改通知书的要求,拆除煤炉灶、安装排油烟管道和油烟净化设备,被执法人员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被再次责令在限期内整改。

“若限期内还不整改,我们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取缔。”刘洋说,对不按照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餐饮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在下一轮复查中,环保执法人员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采取停水、停电甚至取缔经营权的措施,督促其强制整改。

“市民若遇油烟、噪音等环境污染,还可拨打‘12369’环保投诉热线电话进行投诉,环境监察人员接到电话后将及时到现场处理。”刘洋说。

一个多月来,全市环保部门共调查餐饮企业900余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00余份;目前已督促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器104套,整改油烟通道55处,取缔经营性燃煤62处。

PM2.5监测点

城区空气质量实时发布

“8月10日,内江城区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指数52,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8月15日,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自动空气监测站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信息,其中包括PM2.5污染物情况。

信息显示:从8月10日至15日近一周的时间,内江空气质量均为良或优,仅在8月10日出现了轻微PM2.5污染。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近年来,多地灰霾频发,首要污染物PM2.5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市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不少市民也常常习惯用PM2.5值来衡量空气质量。但在今年6月以前,内江市还没有实施监测并公布PM2.5,仅能监测到PM10等污染物,令不少市民质疑内江的空气质量。

今年,内江市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列为切实关注群众健康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采取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治理、强化建筑扬尘污染治理等措施,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并于今年建成了4个PM2.5监测点,于6月1日起开始投入运行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对外发布监测数据,实现了城区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不仅让公众及时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也实现了气象预报与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的有机结合,为环保及气象部门协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工作依据。

据介绍,这4个监测点分别位于市环境保护局、东兴区人民政府办公楼顶楼、内江市第二中学、内江日报社楼上,可实时监测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情况。

新闻推荐

经开区:解难题 抓发展 办实事 惠民生

◇本报实习生邓婉蕾文/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内江经开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个别征求与集...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全市环保部门:努力治理环境污染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