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友
内江市中区乐贤半岛上的谢家坝,有个大自然景园,景园里有一古民居,名“南丰世家”,老百姓习惯称之为“曾家大院”。“南丰世家”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建筑,四合院、青瓦房,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据资料记载,谢家坝曾氏先主是清康熙初年由江西南丰县迁川来内江。同治年间,曾全和在谢家坝购地建房,光绪年间取名“南丰世家”。“南丰”蕴含祖地南丰县和族祖“南丰先生”双重意思,为移民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其族祖“南丰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别号“南丰先生”。
今“南丰世家”大门门柱有诗词、楹联名家李静晔先生所题对联,其联文:“赣祖徏川谐水调风,蜀庐燻族育兵成将”。
进入民国后,内江曾氏已繁衍成川中大族,族人名家辈出,如著名教育家、金融家曾还久,国画家曾鉴清、曾筱浒,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曾庆祥,海南省医检专家曾渝……
抗战期间,“南丰世家”族人自觉站出来,担起救国救民之社会责任,文化教育界人士或拿起画笔、或以教鞭作“利器”宣传抗日,或参加抗日宣传队,走向街巷、田间,唤起民众投身抗日;实业界人士努力生产战时国家急需的糖、酒精等物资;热血男儿则披戎装奔赴抗日战场。因此,曾氏家族也被誉为“抗战之家”。
曾鉴清、李叔曼夫妻是内江县县立女子中学的抗日宣传亲历者、见证人。他们自编自导抗日题材话剧《野玫瑰》,并自制舞台背景、道具,话剧上演后,在内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带动了不少中小学师生走向社会宣传抗战;激励了一批学生穿上军装,奔赴抗战第一线。
曾鉴清,早年曾求学四川省立艺专和南虹艺专,学习刻苦,功底深厚,擅画虎,时内江有“张(善子)虎头、曾(鉴清)虎尾”之赞誉,代表作有《百零八将虎图》,作者以老虎寓意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及抗战到底的气概。内江著名画家梅晓初题诗于该图:“画虎鉴清笔有灵,威风摇撼海东云。休嫌弱质丹青手,绘出军民怒吼声。”“虎”图的画意,亦如作者的心境写照,在形态各异的老虎中得以体现。曾鉴清的文化抗战胸臆,在“绘出军民怒吼声”中得到诠释。
中华剧艺社、国立剧专、中国艺术剧社于1944年先后来内江进行抗日演出,曾鉴清均活跃其间,接待联络、绘制海报、制作道具、为各剧团来内江演出做准备工作,受到剧团艺术家们的赞扬。在上演《孔雀胆》一剧时,曾鉴清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绘制的广告画页附上全体演员的签名,制作成具有文化意义与纪念性的艺术品,纪念其事。
1941年,曾和君在曾家糖房基础上,创办了一家年产200吨酒精的酒精厂,名“成永酒精厂”。为急需动力燃料的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大量动力酒精和医疗救助伤员所需的医用酒精,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国难当头,热血奔流。“南丰世家”的壮志男儿奔赴抗战最前线,在抗战的正面战场,搏杀出4位将军:曾南夫、曾云从、曾亚伟、曾达光,被誉为“一门四将”。这就是李静晔先生撰联中下联“蜀庐燻族育兵成将”之文的出处。“育兵成将”即指曾家培养的抗战4位将军及2位校级军官之事。
曾南夫,为曾全和第八子。早为四川督军熊克武属下的一位师长。抗战时任集团军上将副总司令,征战南北,英勇杀敌。
曾云从为曾全和第十一子,随其兄曾南夫从军负责军需20年,勤政务实,被提升为集团军少将军需处处长,奔赴湖北,率114师参加武汉保卫战,在罗山战场抗击日寇。
少将师长曾达光系曾云翱第三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本任职中国驻日使馆武官参赞的曾达光回到祖国,辗转各地战场,投身抗日大潮。1949年,曾达光在成都率部起义,之后积极参加祖国建设、参政议政。
曾亚伟为曾云翱长子,中将衔。曾亚伟自幼立志报国,从戎后,足智多谋,为“东亚虎将”卫立煌重要参谋,称“虎将幕僚”,与卫立煌情同手足,颇受器重。
1937年10月,曾亚伟随卫立煌受命驻扎山西忻口以北地区,13日,会同山西驻军一道与日军5万余人展开决战,歼敌2万余人,中国军队抵抗日军在华北战场上首次战役。
1943年10月,卫立煌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曾亚伟任远征军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如强渡怒江,收复腾冲等。1944年5月,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成功。
(本文图片均为网络资料图,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本文参考:
舒宗侨、曹聚仁著《中国抗战画史》(中国文史出版社)
张正隆著《决战东北雪白血红》(人民出版社)
《辞海·历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内江市市中区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第53辑
另有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一并致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小梅文/图■“十二五”以来,东兴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法定乙类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二五”以来,东兴区根据每年输入性疟疾病人发病情况,进行疫点处...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