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陈晓慈 省政协委员、民盟德阳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二重集团副总工程师
孙树涛 省政协委员、内江海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柏林 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陈岩
1月21日,中国二重宣布成功摆脱资不抵债,避免破产清算。这一重大市场消息,引来代表委员热议。
二重的困局,不少企业正在经历。代表委员们认为,二重的重生,为当下实体经济解困带来启示,更坚定了转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传统企业如何转型?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
记者:二重成功摆脱资不抵债困局,给我们什么样的信号?
陈晓慈:坚定不移转型发展。德阳工业集中度在全世界都算非常突出,又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但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摆脱劳动力密集状况,当投资拉动一旦减缓,势必会受到冲击。如同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替的时代,那些武林宗师的哀叹。不转型就没有出路。
孙树涛:我们是外来企业,到了内江后发现,虽然当地制造企业很多,但不少配套还要到外面找。这是因为产业信息化不足,导致协同差。转型升级,要从企业扩展到全行业。
记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更复杂,需要怎么做?
李柏林:传统工业转型,没有普遍适用药方。煤矿、重装等大型企业,要有高层次、强支持的政策;体量比较小,则要适度放活,船小好掉头,让市场指导企业选择突破口。比如电子行业,市场竞争充分,就要放手;而水电等自然垄断行业,需要改革推动。
陈晓慈:企业往往通过投资改造来实现产能提高或规模扩大,没有树立起“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理念,经营墨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规,“外协”仅仅看作“迫不得已”时才施行的“下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提出了网络化、协同化、数字化、虚拟化的设计技术平台要求,产业集群、产业云的概念应运而生。传统企业转型,可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与分配装备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金融资源。网上计划联通,减少设备空闲,补充流程余缺,从“群”和“云”中获取资源,加快投入产出,加速物流运转。
新兴企业如何培育?
打造“智慧工业”信息化平台
记者:产业集群、产业云是下一阶段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吗?
孙树涛:是的。不仅如此,也是培育新兴产业的条件之一。比如内江,处于成渝中间,离绵阳也不远,很适合发展手机、汽车配套产业。如果整个产业“云化”有一个信息化平台,每个企业的产品、产能、技术指标,以及信誉度都可见,产业链缺失的地方就一目了然,为新兴企业提供了创业空间。同时,由于全产业链透明化,新兴企业可以进行充分的协同,减少投入和产品周期,就能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进行转型升级,或者叫“智慧工业”建设。
陈晓慈:“智慧工业”也就是“互联网+制造”。我建议,政府要主导积极建设共享信息平台。还是以德阳为例,我就建议财政投入引导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筹建装备制造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专门服务中小装备制造配套企业。同时,还要突破政府部门行政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形成完整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需要的多项服务。
记者:“智慧工业”平台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
李柏林:在创新创业阶段就接入“智慧工业”平台的信息和服务,可以对创业者的朦胧想法进行预孵化。我们的工业中心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拟创业者的项目有前景,就进入正式孵化阶段,提高创业成功率;如果没有前景,就放弃,降低损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啸)2月24日,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内江共签约1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75.52亿元,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现代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其中,贵州鑫晋游乐有限公司将投资10.8亿元,在...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