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啸
1月18日,在内江市市中区吕祖庙社区,由社区协调、社工组织承办的“社区老年食堂”开放。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愿意,在缴纳每月400元的基本费用后,就可以每天在食堂就餐。据了解,类似的食堂已在市中区多个社区出现。
这样的社区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在外打工者的后顾之忧,还有利于老年人交流沟通。
目前,我国社会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因为外出买菜做饭而摔倒的事时有发生。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转变成为大势所趋,社区老年食堂正是社会化养老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每天交点伙食费,腿脚不便、又不想做饭的老人就能有饭吃,还有人陪着说话。
然而,承办这样的食堂,从厨师聘用、食材选购到相关设备的购买,方方面面都需要开支,社区或者义工组织在财力上的投入是比较大的。而社区老年食堂的定位又在于提升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化养老进程,并不能以此盈利。因此,记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兜底,对社区或义工组织有所补贴,保证社区老年食堂承办质量并且能够持续下去。在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后,还可出台相关政策,把社区老年食堂这种模式推广到空巢老人更多的农村去。
此外,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履行监管责任,在营养搭配、食品安全等方面给予指导。社区老年食堂的出发点是为老年人做好事,但如果放松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在这方面,政府应该起到把关作用,坚守住食品安全这条底线。
新闻推荐
内江□本报记者王域西张啸2月18日,成渝高铁内江北站候车大厅,开往成都东的G8526次列车开始检票,尽管有旅客因不会使用自动检票闸机而造成短暂堵塞,整个检票过程也只用了约5分钟。这是成渝高铁开通后,...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