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的阳光,从小巷的一角照进来。面店老板黄方利坐在厨房门边的绿色塑料凳上休息,虽然一脸倦容,但眼中满是希望。
在黄方利跑车送货的那十多年里,长年在外吃饭,尝尽了美味但也时常遭遇地沟油。“吃到那些不好的油,就呕吐反胃,有一次还到医院打点滴。”正是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夫妻俩承诺一定要用好油做面。
◇本报记者陈烨文/图
长途运货,虽苦心甜
2002年3月,黄方利退伍后和妻子黄晓辉想尽办法凑足了1万元,淘了一辆二手小货车,帮人送货。
夫妻俩都是勤快实诚又吃得苦的人,一来二去,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6年,夫妻俩置换了一辆9米长的大货车,跑长途帮人运送服装和蔬菜。
过去,从成都送货到云南,走高速公路需要18个小时。漫漫路途中,黄方利一人开车,疲劳了就在服务区打个盹,泡杯咖啡或者喝一罐功能饮料。妻子黄晓辉则把方便面泡好,递到丈夫面前。吃饱喝足养好精神,夫妻俩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目的地。“我们送的都是急件,必须按时按量送到。”黄方利认为答应了别人交货的时间就得准时。
突遇车祸,赔光家底
2013年的一场事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一天,黄方利开车行驶到市中区椑木镇,突然迎面驶来一辆摩托车,黄方利一个劲地按喇叭,但摩托车刹车失灵,加之路面又湿又滑。“当时摩托车直接冲到了货车肚子下面,摩托车驾驶员也受了伤。”这次意外,黄方利和妻子赔偿了对方40多万元,掏空了多年来的积蓄。
出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黄方利意志消沉,面无笑容,整天足不出户,闷闷不乐。
好在有开朗的妻子黄晓辉时常鼓励他,让他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尝试创业。
多次劝说后,黄方利逐渐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卖面谋生,诚信经营
做什么生意呢?服装?蔬菜批发?饮食?黄方利最终决定做饮食——卖面。
“我当兵时在炊事班呆过,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位亲戚曾经卖过面,对配料和炒料都有研究。”黄方利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首先得找个地儿摆摊卖面。黄方利想到了自家楼下的那个十多平方米的仓库。夫妻俩把仓库的杂物腾空,打扫干净,添置了碗柜、消毒柜、天然气灶、锅碗瓢勺。小巷内摆放4张桌子和几张凳子,简陋的面店算是有了着落。
接着就是准备食材。对喜欢吃面的内江人而言,熟油海椒的色香味直接关系着一碗面的味道。于是,黄方利就从乡下购买质量上乘的菜籽,榨好黄灿灿的菜油,在家里琢磨熟油海椒的煎制方法。时间、火候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即能让熟油海椒的香味充分散发出来,又能保证海椒不被煎糊,而且呈现清亮的油色。
一年后,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总结,黄方利专制的熟油海椒大功告成。
食材的主角——面的口感也相当重要。黄方利四处考察,最终选择了与一家制面环境干净,面条劲道爽滑,在全市小有名气的作坊合作,长期大量购进。
此外,汤汁、配面的作料,如牛肉、杂酱等,黄方利都亲力亲为到菜市选购最新鲜的来制作。他用来打底的骨头汤和其他商家的不同,熬制过程中除了使用新鲜的猪骨外还添加了鸡骨,小火慢熬两个多小时。
虚心的黄方利待客人吃完面后,还向客人征求意见,不断改进面条的味道。
一年后,黄方利夫妻的小巷面店生意火爆。每天早上是黄方利夫妻最忙的时候,四张桌凳都坐满了人,一旁还有排队等着吃面的人。
做良心生意,卖放心面食
在黄方利和妻子黄晓辉跑车送货的那十多年里,长年在外吃饭,尝尽了美味但也时常遭遇地沟油。“吃到那些不好的油,就呕吐反胃,有一次还到医院打点滴。”正是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夫妻俩承诺一定要用好油做面。
每天晚上8点过收摊时,黄方利都要看着收潲水的捞走干货,把剩下的油倒掉后才离开。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黄方利夫妇也应客人需要,增加了一些品种,比如抄手、米线、醪糟蛋等。很多人一般不在外面吃抄手,但在黄方利的店里可以放心吃。因为“猪肉都是当天买、当天绞好现包的。”
“有时候太忙了,牛肉或者杂酱给客人舀少了,他都不让端出去,拿回去添些再端给客人。”黄方利的母亲说,儿子宁愿少赚些都要保证分量。
除了保证面条分量足,黄方利也很注意饮食卫生。中午、晚上他都会用沸水煮碗筷,晾干,进消毒柜消毒。而配料小葱、打底用的蔬菜都要反复清洗四五次。
黄方利和妻子坚持做良心面,周围店铺的售货员或是单位局行的工作人员都是他们的回头客,逐渐在市中区大同街打响了名声。曾经黄方利还接待了一位香港客人,对方吃过黄方利的面条后赞不绝口,并让黄方利帮忙买了十多斤面条,请他炒好料,打包带回香港和朋友分享。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黄方利夫妻俩扛住了生活的压力。他们用毅力和坚持、诚信和善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新闻推荐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周瑶慧)6月11日,内江路桥集团杯“声动甜城”首届内江歌王争霸赛半决赛在内江国际家具商贸城火热唱响,35名选手以“歌曲串烧”开场,不仅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也让通过内江日报...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