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干部引导:扶贫先扶志,脱贫须断“根”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8-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只因没有企业没有种养大户,缺乏规模特色农产品,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年又一年也没有找到致富增收的好门路——位于黄河湖畔市中区朝阳镇的黄桷桥村,坐拥青山绿水却被定为了省级贫困村,全村68户贫困户一度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近年来,通过各级干部的帮扶和带动,黄桷桥村找到了发展的新路,村里的贫困户也看到了希望学到了技术,重新燃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斗志。

新尝试,“扶贫龟”孵出致富“小宝贝”

8月12日下午,室外温度高达36摄氏度,当记者满头大汗走进黄桷桥村6组贫困村民邹赵良家里时,惊奇地发现他还在用取暖器。不过这取暖器可不是拿来让人暖和的,而是为他的鳄龟蛋孵化室加温的“神器”。

在邹家堂屋的一角,有一个塑料薄膜搭建起的简易恒温孵化室,里面放置有大大小小的盆,盆里装着泥沙和鳄龟蛋。“这里面有个温控器,监测到室温低于30摄氏度后,取暖器就会自动供暖,保证孵化室内持续温度,那样才能让鳄龟蛋顺利孵出小鳄龟。”邹赵良热情地指着墙角一个大盆说:“看,这些小鳄龟就是刚孵化出来的,都是我奔小康的宝贝,金贵得很。”

65岁的邹赵良,是邻里皆知的勤快人,年轻时做石匠打石头,后来又学会了补鞋修鞋技术,一年四季奔忙于田间地头和补鞋摊上,一家人生活过得还算殷实。

然而,几年前邹赵良患上了肺病,走平路都要大喘气,几乎失去劳动能力,邹家的经济条件也是直线下降。尤其是今年他又被诊断出严重的胃病之后,每个月上千元的药费更是让一家人捉襟见肘。由于没有固定收入,邹家人不得不长期借钱买药。

近年内江实施***工程后,到邹家关心的干部逐渐多了起来,有的关心慰问他,有的帮忙出主意搞产业,也有的表示愿意传授种养技术。

“第一书记”李昌洪到村后,和村干部多次到邹家了解情况,建议让他养鳄龟脱贫致富。鳄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沿海一带供不应求,村里也有一个专门养鳄龟的水产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很好。

“养乌龟?养不来,也亏不起。”第一次听到这个建议时,邹赵良连连摆手,“我一个病人,又没本钱又没技术,哪里敢去借钱来冒险”。

“没本钱,我们帮忙借,没设施,我们帮忙搭建,没技术,我找人来教你,愁销路,合作社保证兜底回购……”村干部们一番话,让邹赵良有些心动了。

“我带头养,你跟着我学,保证不吃亏不折本。”为了打消邹赵良的顾虑,村支书余华带头养起了鳄龟,一有空就把邹赵良请到家里来参观,鼓励其加入养龟队伍。

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去年9月,邹赵良终于修建起养龟池,并从合作社低价买来30多只扶贫大鳄龟。经过半年的悉心喂养,今年5月,大鳄龟产下近400个卵。两个月后,小鳄龟们在温室里陆续破壳而出,预计能孵出约350只小鳄龟。

“小鳄龟一孵出,就有很多人打电话前来订购,价格为10元一只。”村支书余华说,“但是我不建议他现在出售,因为鳄龟供不应求,养一年的话可以卖到80元一只,这300多只价值好几万!”

看着在盆里爬来爬去的小鳄龟,邹赵良笑着说:“真心感谢村干部们的帮忙啊,以前一家人天天愁眉苦脸,现在致富有希望了,家里大人小孩的笑声都多起来了。”

新希望,贫穷庄稼汉变身果园股东

8月12日下午4点,记者快到村里另一贫困户陈刚家里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雷阵雨,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好在村里今年刚竣工的水泥路很平坦,记者跟随村干部一口气跑到陈刚家屋檐下,正巧看到陈刚也淋着雨跑回屋,他和爱人刚把外面院坝里晒的包谷收好,浑身上下都被淋湿了。

“快进门躲躲雨!”陈刚热情招呼记者进屋避雨,但还没到一分钟,记者的衣服又被淋湿了,抬头一看,雨水穿过瓦片,呈线状直流而下。陈刚赶紧从屋角搬来一个大盆横在堂屋中间,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每次下雨都会这样,修都修不好。”

记者注意到,陈刚家是三间泥胚房,房间里没有桌椅板凳,一行人只能站着说话。据村干部介绍,其实真正属于陈刚的房屋就一间,另外两间是其亲戚让给他住的。从全村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来看,陈刚属于困难户中的困难户。

陈刚家有3口人,儿子在工地上当学徒,收入不固定也很低,平日里一家人的生活还得靠夫妻俩做农活。由于陈刚常年患有肝病不能做重活,妻子小时患过小儿麻痹症,家里根本没有钱翻修房屋。

拥有几间不漏雨的新房,是陈刚一家人多年来的梦想。“没能力盖新的,也没钱维修,只能凑合着住。”陈刚说,买不起昂贵的治肝病的药,自己多年来经常服用的就是“核桃壳煎水”等偏方。

“看到村里还有人住这么破旧的房子,我心里很受震动,感到脱贫工作责任重大,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李昌洪坦言,刚进村工作走访贫困户时,陈刚家的情况给他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要帮助他脱贫,不仅仅是改善住房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帮他找到致富的门路,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在李昌洪等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陈刚家得以被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根据政策,他家可以另选址新建一套75平方米的农房,外加3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目前新房已经选址,前期工作正在筹备,今年8月底前即将动工建设。

“村支书告诉我政府要出钱帮我修新房,我高兴得几晚上都睡不着。”在紧邻村道的水泥路旁,陈刚指着一块地说:“新房子就盖在这里,这是我家的地,是我亲自选的,以后出门就是水泥路,对面还有池塘,风景非常好……”

让陈刚高兴的不止盖新房,如今他的身份也从庄稼汉“变身”为了股东。原来,今年村里引来业主投资建设春见种植基地,并投入扶贫资金91.98万元帮助全村68户贫困户脱贫,陈刚就是股东之一。到今年底,陈刚家除了可以领到2400元土地收益分红外,还可以拿到两亩半的土地流转费1750元。除此之外,春见种植基地和水产养殖场需要工人时,也会优先雇用村里的贫困户,这也是一个收入渠道。

除了大力发展春见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黄桷桥村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还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帮助村民脱贫。下一步,村里还将在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用足山水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不断拓宽村民的致富门路。

居住条件即将改善,脱贫门路越来越多,这让村里的贫困户看到了致富希望。“以前认为生活没希望,现在越过越有盼头,我要把身体养好,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陈刚夫妇难掩对新生活的渴望,一度哽咽对记者说:“好,政策好,干部也好……”

新闻推荐

穿透大雾,“黄衣”交警为司机们带来安全交警支队:升级版执勤服将陆续为一线交警配发

月日,在内江市“交通安全·文明礼让”行动启动仪式上,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的民警穿着全新执勤服亮相内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成为当日仪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日,记者发现,在东兴城区内,无论是在十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干部引导:扶贫先扶志,脱贫须断“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