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全面创新 为经济发展装上“涡轮增压器”

来源:内江日报 2016-10-1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仁胜 邓婉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按照“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的要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将创新驱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就如何致力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激发经济内生力,参会的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创新驱动的关键

在于强化创新保障

“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点”,陈勇代表认为,要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第一要素。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制度和政策体系,努力建设川南经济区人才高地。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怀,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措施,让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迸发。

陈勇代表说,要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凡属重大科技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政府要要弥补市场缺陷,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企业无力或不愿投资领域而又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创新领域发挥作用,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创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宣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表现突出的领军人才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陈勇代表说。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科技创新,来自资中经济开发区的周勇代表提出中肯建议:充分发挥内江空间和产业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科创项目为中心,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高质方向转型、向科技智能方向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周勇认为,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发展需求及区域发展为目的,组建科技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和孵化平台运营三级架构,实施灵活弹性的规划管控。以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政策为抓手,制定出台科技企业培育发展、专利资助等普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建企业研发机构,做到“支持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值的比重。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紧紧围绕内江的产业发展,打造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空间高效、创新服务健全、园区环境优越的创新氛围。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高单位产出效率。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通过优化学校与企业资源的结合,提高地方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促进地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多产业多领域

发挥创新催化作用

“在提倡经济多元化发展,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无处不在。充分发挥好创新的关键作用,将在多个领域范围内推动产业和行业快速壮大发展。”王政代表认为,不仅仅是工业企业要实施技术转型省级搞创新,农业和服务业方面也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上大有可为。

王政说,报告中提出“按照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强化核心区建设,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这一论述,就是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最新示范运用。近来年内江人民欣喜地看到,由于科技在农业的合理运用,内江已经出现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科研成果项目,今后还要加大科技在农业中的突破作用,打破传统农业低产值低附加值的瓶颈。

落实普惠政策

坚持创新驱动

内江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要素向创新集聚。”委员王新说,应积极落实各项普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共同加大科研投入。

王新表示,坚持创新驱动,对内江市的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很有益处。虽然内江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不少地区农业耕种方式较为落后。如果想要摆脱这个现状,必须“升级换代”,走现代农业之路;对工业经济而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和开发工作,为内江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还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走高效节能的道路。同时,各级行业,尤其是经济界、科技界、教育界的专业人才,要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内江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对策建议。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创新驱动是国家的期盼,国家的持续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 丁兆委员告诉记者,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最重要的不是仪器设备,而是人才。他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花钱可以买来产品,但买不来核心技术,只有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能够造就人才,所以第一位的是培养创新土壤和环境。”丁兆建议,政府要高度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环节,推动建立“双创人才孵化基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孵化,社会及企业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也肩负责任,社会特别是企业,要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鼓励企业对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以创新理念

推进农业现代化

“现在的大棚都是通过电脑操控,结合温室内由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组成的物联网采集器,只要有手机就可以随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情况。”林熊委员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起如何通过手机实现智能监测大棚的情况。

林熊说,“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人们对于流传数千年的农业生产的固有印象,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然从新时代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悄然远去。人们直观可见的是,在田野里,牛耕渐被取代,农业机械大显身手,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科技创新给农业所带来的显著进步,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不断驱动农业发力迈向高端。

林熊建议,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教育和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健全激励机制,突破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要加大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真正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和强度;要充分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作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点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新闻推荐

深挖内江独有资源,打造“甜文化记忆”

政协委员周勇:成渝高铁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内江人在周末、假期到成渝两地旅游、消费,却少有大城市的人到内江旅游。要吸引外地人到内江来,首先必须解决“到内江看什么、到内江游什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全面创新 为经济发展装上“涡轮增压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