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秀
“小小的枕芯/一次一次/被梦中流出的甘蔗汁浸透/笑声和泪/撞开了用篾丝编成的门/火车票已经剪/心已经飞回/花生胡豆,爆米花从墙角的土瓷坛/向我扑来油砂灼烫的气息……”
这首诗是诗人傅天琳倾注她童年时代对故土乡情的愉悦,故乡的甜蔗,小时候的炒花生、胡豆、爆米花的追梦、回味,道出她的乡情。
傅天琳的诗歌道出家乡内江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内江诗坛,关注诗歌的力量。
内江是一片深厚的文化土壤,在这片土壤上诞生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内江诗坛不乏亮色,一群又一群内江诗人给内江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带着他们的诗歌走向全国,让更多人了解这片诗意的土地。
一本书型诗歌集——《存在》在内江出现,聚集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见证了内江诗坛的繁荣和诗歌新人的崛起,并把内江诗人及诗歌推向了全国,包括陶春、谢银恩、吴新川等,他们即兴写作,用诗歌关注生活,抒发情感。
农民诗人周英德从泥土里“刨”出诗歌,敏锐地捕捉每一次气候的变化,在山野植物或动物生灵身上注入最诚挚的感情,吟唱农村生活,让我们感受到农民的朴素情怀。
来自隆昌的打工妹邬霞,常年在流水线上熨烫吊带裙,工作之余,她写下温暖的诗歌,用诗歌吟唱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名片”——“打工诗人邬霞”,让更多人看到打工者不一样的世界。
他们的诗倾注情感,吟唱生活,各有色彩,各有味道,我们为这群内江诗人叫好,为内江诗坛如此多姿多彩叫好,为这片诗意的土地叫好。
诗,常常被誉为最高、最精粹的艺术形式。曾几何时,社会上一度充斥着“诗歌无用”的论调。诗歌真的无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诗歌,诗歌是一种情感倾诉,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潜滋暗长,慰藉我们的心灵,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希望这片诗意的土地上,能涌现更多好诗,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有一片诗意的情怀。
新闻推荐
中共内江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举行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 市委书记马波作重要讲话
会议传达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听取并讨论了马波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巩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