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
2月17日,内江市五个县(区)“农民夜校”示范授课现场,来自市委党校的专职教师和市农业局、内江师院等部门单位的专家为农民群众、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部分乡镇党委副书记授课。这是内江市“农民夜校”建校以来首次开展的分点式集中授课,拉开了全市巡回授课活动的帷幕。至此,全市1641所“农民夜校”已为229555人(次)授课13405学时。(3月1日《内江日报》2版)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日前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心坎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多,如果农民能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仅是农民之福,也是国家之福。农民要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肯定不会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模式,农民要学习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让农民这份职业做起来既光荣又能挣到钱,这样才会让人羡慕。
农民要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必须要有充电学习的平台。“农民夜校”就此应运而生,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加油站”。“农民夜校”不仅要办起来,更要好好地用起来,才能真正让知识之光点亮农民的致富路。而内江市开展的“农民夜校”分点式集中授课,就是很好的模式。
“农民夜校”分点式集中授课,就是让农业专家“走下去”,深入不同的农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置“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并让农民“点单”需要学习的内容,变“教什么学什么”为“缺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培训更有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发挥了“农民夜校”的作用。
为农民送文化、送科技,这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前提,也是“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基础。送文化、送科技,要送得“合身”“合心”才有用,否则就是白送。“农民夜校”分点式集中授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为农民“量身定制”的知识大餐,自然会赢得基层点赞。
新闻推荐
(记者刘小玲兰萍)3月3日,市委书记马波,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晓春会见了来内调研的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孙强一行。马波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孙强一行表示欢迎,并感谢中国光大银行...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