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这个姓彭的婆婆就会过来寄衣服到甘肃、西藏、四川的贫困山区。”说这话的龙师傅,是内江市东兴区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她一寄就是好几大麻袋,邮费都是几百元。”由于每次邮寄的数量大,龙师傅对这位彭婆婆的印象特别深。
■龙师傅口中的彭婆婆是谁呢?她为何要这么做?带着好奇心,记者找到了她——
◎ 内江晚报 黄俊钦文/图
根据龙师傅提供的线索,日前记者来到内江市东兴区广汇城市花园,在小区大门外见到了龙师傅口中的彭婆婆——彭淑容,一身桃红色马甲、配着小碎花布鞋,尽管头发花白,但精气神十足。此时,她背上扛着鼓鼓的一麻袋衣物,步伐稳健地向家里走去,“新六中旁边补衣服的张老板才捐来的,足足有10余公斤呢!”彭淑容乐呵呵地说。
回到家后,彭淑容顾不上歇口气,她拉开麻袋,细细挑选里面的衣服。“破了的就拿出来,能补就补。脏的,就洗干净。”彭淑容说,这是给明年新筹备的一批。“在一个多星期前,我已经把今年12包衣物全寄出去了。”
“这是我的‘事业\’。”彭淑容一边整理衣物,一边说,“不是做的啥大事,也不图啥,就想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意义些。”记者得知,彭淑容今年75岁,是内江市工艺美术公司的退休职工,她养育了4个儿女,如今都有了各自的事业,而她自己的“事业”也已经坚持做了7年。
7年时间
她坚持每年为山区贫困群众寄衣物
2011年,彭淑容在街上碰见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闲聊中,她得知这位朋友在最近几年里,坚持给全国各地的山区贫困群众捐赠衣物。想着家里4个孩子这么多年来,穿剩的衣服不少,有些还是新的,彭淑容动了心,“如果我也寄点过去,便可以让山区贫困群众穿得暖和一点。”
分别时,彭淑容留下了朋友的电话。“回家后,我就开始翻衣柜。”第二天彭淑容就将打包好的两大包衣服背到了朋友家里。此后,只要看见家里有闲置的衣服,彭淑容就会想着打包起来,托朋友寄到贫困山区。
一年多后,家里的衣服捐得差不多了。彭淑容便捐了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在工作期间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所奖励的一套床上用品。“家里能捐的衣物捐完之后,我就开始四处搜集衣物。”
彭淑容说,平日里在小区附近散步时,只要遇到稍微熟悉的人,她都会走上前去问。在街上看见合适的衣服,彭淑容还自己掏钱买。
“不少人听说是捐给贫困山区,都很热心。”彭淑容说,有的人还想着她年纪大了,背起来费劲,主动把衣物送到家门口。就这样,她每年搜集的衣物越来越多,“我就想着,也别麻烦朋友了,干脆自己捐得了。”
彭淑容从朋友那里,要了几个贫困山区的地址。“有甘肃定西、西藏拉萨、还有四川阿坝的。”从2012年开始,彭淑容自己掏邮费,定期在每年四五月,把一年里搜集的衣物寄往山区。
7年下来,彭淑容家里堆积了厚厚一叠的邮寄单。“我也记不得自己捐了多少衣物了。”彭淑容说,能帮助别人,她很开心。“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十年计划\’,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会坚持做满10年。”
社会正能量
让她对“十年计划”充满信心
“我帮助别人,别人也乐于助我。”彭淑容说,7年里,她遇到了不少好心人,之前提到的缝纫店张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捐的大部分衣服,都是他收集来的。”
一年前,彭淑容在这家缝纫店,给拉萨的小孩做了几床床单。在闲聊中,张老板听说她要把这些床单捐到山区后,主动提出来给彭淑容打折。“他还告诉我,经常有顾客把穿剩的衣服扔到他们店里。以后他都把好的挑出来,打包好放在店里,随时等着我去拿。”想着能有这么一个稳定的“货源”,彭淑容心里十分高兴。
“还有黄桷井商场一家做枕头的老板也非常热心。”在上个月,彭淑容想着从来没给贫困山区的群众寄过枕头,就买了1公斤棉球,经朋友介绍,她找到了这家在黄桷井商场里做枕头的店铺。“看我一次就要做10来个枕头,老板就好奇地问我做啥用。”彭淑容道出原委后,老板非常感动,少收了她100多元的加工费。“老板告诉我,这是给山区贫困家庭孩子尽点心意。”
“有时还会碰上免费送我到邮局的好心出租车司机呢。”聊到这些好心人,彭淑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爱心就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嘛。”她说,有这么多好心人在身边,她对自己的“十年计划”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张凤记者钟雨君)近日,东兴区椑木镇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传达贯彻全区作风大整顿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等,强化领导班子党性修养。修订完善椑木镇机关管理制度、椑木镇首问...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