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9岁的退休数学老师,爱好文学数十年如一日,先后在《川南电子报》《学语文报》《内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这位文学爱好者就是彭应钦,日前,记者来到市中区白马镇彭应钦的家中,听他讲述和文学的缘分。
◇全媒体记者李静文/图
雅致的书房
进入彭应钦的书房,淡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书柜、一个书架、一个茶几、一架古筝、两把椅子、两张桌子……无论是桌上的笔墨纸砚,还是书柜中的书籍和工艺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白色的墙壁上挂着梅、兰、竹、菊四幅图和一幅字,与主人的气质很契合。桌上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旁边摆放着两本工具书,看来主人刚刚结束创作。彭应钦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桌子前看看书,偶尔会练习一下书法。
在彭应钦的另一张黑色桌子上,笔筒、打印机、花瓶,规规矩矩地挨着墙壁,中间留出一大块空余的地方,这应该是他平时练字的地方,但这张桌子上摆放最多的不是各类笔墨砚台,而是二胡、笛子、葫芦丝等乐器,不远处还有一份曲谱。彭应钦说,他的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都有涉猎,阅读、写作、书法、音乐,让他的退休生活很充实。
从小就喜欢阅读
彭应钦从小就热爱文学,以前家里穷,买不起书,只能“蹭”书看,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馆,抑或书店,都布满了他的足迹。
读小学时,彭应钦喜欢看连环画,书摊出租的连环画一分钱一本,他没有钱租,便“蹭”好友租来的连环画一起看,常常在小伙伴家中看得忘了时间,直到母亲来催促回家吃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中学时候,彭应钦迷上了长篇小说,从《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古典小说到《敌后武工队》《红岩》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再到情节简练的短篇小说,彭应钦看得如痴如醉。白天看得不尽兴,晚上还要点一个煤油灯,放在床沿,舍不得放下书本,母亲多次催促后,才吹熄煤油灯,待母亲睡着,又偷偷爬起来看。
再后来,彭应钦的阅读范围扩展到了韵味深长的诗歌、散文。高考时,彭应钦考入师范学校的数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他说,自己爱数学,但也舍不得文学,所以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持看书、写作。
看书越多,感悟越深,逐渐尝试边读边写,搬家多次,很多东西都丢掉了,唯有书籍一本都舍不得丢,他说,书籍增加了他的阅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写作记录美好时光
每天,彭应钦上午买菜回来,看一会儿新闻,然后和妻子一起煮饭,在他看来,煮饭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午睡一个小时,他便开始创作散文或古诗,目前,彭应钦已经在各类报刊上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创作了三百余首诗词。他在电脑上打出这些文章和诗词,标注页码,将成品打印出来,整理成册,慢慢品味。他还给自己的旅游诗词集做了一个封面,取名《情系山河》,因为诗词中描述的都是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
彭应钦细心地为诗词写了一篇序《阅尽人间春色》,放在目录之后,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水以及旅游的喜爱:“旅游,既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又陶冶情操,强健体魄……旅游是一次心灵的远行,是一次探索未知风景的过程。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经历,每一次旅行都值得记忆……”
彭应钦在序中提到,他已经先后游历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许多城市和景区,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走遍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
翻开彭应钦的诗词集,每一首诗词按照景点的不同而归成不同类,并且在地名旁标注了数量,有的连创作时间也一并标注了,如《北京揽胜》有24首,作于2002年7月;《西藏行》有12首,作于2002年3月—2002年9月;歌颂《大美内江》的诗词有24首,有《甜城湖》《尚腾新村》《十里休闲走廊》等。
现在,彭应钦加入了内江市诗词楹联协会,每个月,协会的会员要相聚两次,一起讨论诗词,交流写作经验,彭应钦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了。
新闻推荐
近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太安乡桥坝村9组,该区水产渔政局专家针对虾农遇到的养殖难题,给小龙虾现场“把脉问诊开处方”。据了解,东兴区委宣传部派驻桥坝村“第一书记”吴秋宏针对近期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和...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