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一笔驭百龙——李果青和他笔下的一百条“龙”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5-21 04:05   https://www.yybnet.net/

“龙”字的演变已有数千年历史,在甲骨文中,它是个头有角冠,上颔长,下颔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经由甲骨文到金文到繁体字至简体字,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发展,龙字有了千姿百态,如今已基本看不出其最初的形态。

有这样一本书,将各个时期的龙字记录下来,并进行了些许加工,使之成为传神的书法作品,这本书就是《李果青书百龙吟》。内江市著名书法家李果青先生耗费十余年的时间,用书法的形式表现了100种不同形式的古时龙字体,传神地记录了100种龙姿。这些龙或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偶有所感,或是雕刻建筑中得到的启示,或是在古文字中进行追根溯源并有所创新,100幅“龙”形式多样、变幻多端,创造出了深邃的意境。

◇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 选定“龙”字作练习

“我生性爱墨,见到墨汁,就想拿笔随便画一些线条,或者练练书法。所以我写‘龙\’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为了加强书法技巧的训练。”谈及创作百“龙”的原因,李果青先生这样说。

现年89岁的李果青,头发花白,身体十分硬朗,他说,这与自己常年练习书法、绘画分不开。李果青从小热爱书法,解放后曾在书法方面有所松懈,专注绘画,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后,书法展览的热潮席卷而来,他便重拾墨笔,研习书法。

中国汉字很多,盲目练习不如选一个用笔和结构都易于变化的字来训练。李果青发现,“龙”字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体等数千年演变,都摆脱不了一个明显的规律,即兽首蛇身状:主体是龙的头部,巨口有牙,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头,有镇压或权力的意思,后来在“龙”字由繁体发展为简体字时,其头上的辛(刀),变为龙腹下匕(仍为刀),右旁则是弯曲之身。“正是右旁这个弯曲的线条,使得这个字可变性非常大,也符合草书规律,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在李果青看来,“龙”字不仅可变性大,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龙文化如影随形,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现代社会,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既有“九似之物”的具象,又有简单、朦胧的抽象,“一道起伏绵延的山梁,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一条‘龙脉\’;一弯涓涓清流,也会被人命名为‘龙泉\’;古树老桠,可以形容它‘状若虬龙\’;对于老年人的躬身曲背,也常常尊之为‘老态龙钟\’……”

“我少年时期在北方平原见到过一种巨大旋风,裹卷一带黑色尘埃,拔地而起,扶摇直上九霄,家乡人称其为‘乌龙搅水\’,这幅壮丽景象我一直难以忘怀。”李果青说。

李果青告诉记者,人们心目中龙的形象常常和大自然客观物象对应,如此丰富的龙文化内涵,也就赋予了“龙”字在用笔和结体方面有很大的创造性。

选定了“龙”字,从1984年开始,李果青便认真研习“龙”的不同写法。

■ 文字变化要有据可依

“最初我主要是仿照前人的作品来练习‘龙\’字,但老是重复前人的一些表现手法,就不可能从自我的角度去抒发和表现,也就缺乏创新。”意识到这一点后,李果青开始逐步关注历代雕刻、绘画、建筑等各种载体中刻画的“龙”形象,进而对大自然中“龙”的意象进行观察感受。

写“龙”字的那段时间,李果青的客厅、书房、寝室的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龙”,柜中卷轴册页上也是千姿百态的“龙”字草稿。

李果青说,山峦的起伏、水沟的变化都蕴含了龙的形态,那黄葛树的根,弯弯曲曲不断延长,如同龙的尾巴,大自然中生动多姿的龙的形象,赋予了“龙”字更多的创造性。他随意翻开《李果青书百龙吟》介绍:“我偶然在资中看到唐代石刻的龙,它的尾巴特别长,我便根据它的特点即兴写下了这个长尾龙字;再看这个躬身龙字,这是我在北京故宫屋檐上看到一条雕刻的龙,一个苍劲有力的龙字就在我脑中浮现出来;这个字是根据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结合繁体字变化而来;你看这个‘福字龙\’,还是无意中写出来的……”

记者看到,一个个灵活多变的“龙”字跃然纸上,尺寸各不相同……有的“龙”是在甲骨文蜷龙字体中作了一点改变,外形似一只虫;有的“龙”头上似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再添两笔龙须;有的“龙”笔画繁多,左边偏旁似一个皇帝的‘帝\’;有的“龙”雄姿英发,龙头后面长长一笔曲线,将其躬着的身躯和翘起的尾巴表现得惟妙惟肖……李果青说,书法的创造既要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将字体写出自己的特色,又要有据可依,“可以部分夸张,但是不能脱离古文字本身的形态。这需要大量查阅资料,长时间观察生活。”

“青铜器上的龙纹、酒器上的刻字、古代兽的形象、耍龙灯的形式、百书中画出来的龙,都是历史中龙的各种形态体现。我笔下的龙字,也都是在这些图文中寻求演变,不能凭空想象。”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还是笔画的拿捏,在李果青看来,都得有据可依。“龙腹部类似于蛇,但在甲骨文中的龙,其实不太像蛇,它更像蚕。”翻开书本的第43页,李果青告诉记者,这个头上有角、身体似虫的象形龙字,正是通过甲骨文中的蜷龙变化而来。

■ 辛勤练习,作品出版

从1984年到1997年,历时13年,《李果青书百龙吟》得以第一次出版。

“将一百幅龙字成书出版,还源于朋友的提醒。”1990年,朋友无意中看到李果青书写的多幅龙字散稿,便建议他写到下一个龙年(2000年)选百幅成册出版,他也就有意这样练下去。

1994年,《浙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李果青,并从已写出的三百余幅“龙”字中凑齐百幅作品拍照,报道刊发后,1996年,竟有人模仿李果青的“百龙”结体写成50米长的《百龙长卷》在传媒上播放。

这一事件让李果青陷入困惑:如果按原来的设想,等到2000年再出书,别人的仿品已流传了多年,将来可能会让人分不清谁是“原创”,谁为“模拟”;如果马上出书,在他看来所有的“龙”字习作中,能使自己认可的尚不足百幅,不能保证质量。经过权衡,他还是于1997年以部分并不称心的习作凑足百幅发表。

出书后,李果青一度很内疚,在他看来,龙文化底蕴丰富,象征着中国人向上的精神,但书中有部分字还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龙,这样一本不完美的作品面市,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书法的亵渎。2000年,李果青带着《百龙吟》应邀赴日本展出时,将第一版中的作品换掉一部分,凑足自己尚满意的一百幅“龙”字。

■ 再版百“龙”,换下22幅字

第一版的发行一直使李果青感到不安,2012年,他决定对《百龙吟》进行再版。得知李果青有再版《百龙吟》的想法,著名摄影家尚昌平女士不顾当时重病在身,自告奋勇将百幅龙字一一拍摄,而后交给中华书局编辑挑选,第二版《李果青书百龙吟》得以在2014年出版。在李果青看来,再版后的《百龙吟》即使不能称作完美,也能使自己看得过去,能弥补内心的愧疚。

书中一百幅龙字,或飘逸,或凝重;或朴拙,或华贵;或气象雄浑,或姿态妩媚……每一个字体尺寸都不尽相同,“用笔力道不同,写法也不同,有的正风,有的逆风,体现出的龙精神也都不一样。” 李果青解释。

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字体水墨的浓淡处理没有在书本上体现出来。李果青告诉记者,2013年春,他将百余幅龙字分几大捆装好带往北京,途中不小心把纸张弄得有些皱,还沾上了污渍。尚昌平女士帮其拍照时,出于好心,把部分字体重新用笔墨涂抹了一次,以掩盖污渍,这也就使得原来浓淡相宜的字体全部变成深黑色,有的字体甚至有了被浸透的痕迹,看不出水墨浓淡的变化,“她是好心,只是不懂书法也讲究个浓淡变化。”

再版的一百个“龙”字中,换掉了第一版的22幅字,李果青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先挑了一百余幅字给中华书局挑选,从中选100幅发行,结果刊载出来的100幅字体中有一些相似写法的字体。“也许是我自己清理字体的时候弄混淆了,把两张相似的字体一起交给了对方,恰巧编辑挑选的时候就把这两幅同一种写法的字体选出来了吧。”不过,在李果青看来,第二版中的“龙”字千姿百态,各有立意:权威、高贵、尊荣、祥瑞、成功……将他所感悟的龙文化精神基本传达出来了。

新闻推荐

东兴区太安乡:多举措做好纪检信访工作

(邹付明记者钟雨君)今年以来,东兴区太安乡积极树立党委政府廉洁形象,乡党委、纪委多措施狠抓全乡纪检信访工作。健全完善信访、电话和短信举报平台,畅通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凡是有群众...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笔驭百龙——李果青和他笔下的一百条“龙”)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