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再累也要坚守,只要孩子们有梦想,我就永远守护他们!”这是东兴区永兴镇中心校教师邹永波常说的一句话。
从教21年来,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与病魔抗争。21个寒暑勤恳耕耘,默默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理想都融入到教育事业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誓言,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
“虽然病魔缠身,他却像一个陀螺永不停歇”
1989年,邹永波正在读初中,学校离家7.5公里,每天早上5点他就要起床徒步去上学。那一年冬天多雨,天气特别寒冷,读了半个学期之后他就病倒了。当时被误诊为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那个时候邹永波只有13岁。
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病情时好时坏。进入大学之后,邹永波又一次病倒,所幸的是这次查出了真正的病因:肾病综合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邹永波认为自己彻底康复了。
2009年,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邹永波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
住院治疗还是边工作边治疗?邹永波面临两难的选择。“当时我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正是学生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我的离开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万一考差了,孩子们三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但如果不马上住院,我病情可能会加重。”邹永波反复思考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坚守在讲台上,而利用上课的空隙去门诊接受治疗。
就这样,邹永波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工作。2015年1月1日,病情进一步恶化,此时他血肌酐为800多(正常为50-110),并出现了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呕吐、无力、无法进食等。
从此,邹永波开始了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他的生活轨迹也就变成了家庭、学校、医院三点一线。
四个月时间里,邹永波先后输血14次,为了减少并发症他又开始大剂量服用强的松,导致“人都变了形”。
“我治病的时候,孩子们会不会认真学习?没有人督促他们上自习,班上会不会一团乱?没有人检查作业,会不会应付了事……”邹永波心中,永远割舍不下他的学生。
“刚开始做透析时很难受,但是做完透析后又觉得身体和原来差不多,没什么大碍,就一直带着毕业班。”邹永波笑着说,工作能让他更充实。
尽管病情在不断恶化,但邹永波只要身体稍微恢复一点,就会去到教室,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为了不让治病耽误工作,他主动将课程与就医时间调开。
“虽然病魔缠身,但邹永波却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一直不停地转动。”同事们这样形容他,他永远以一团激情之火,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一如既往,矢志不渝。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很多人遇到逆境都会愁眉苦脸,感叹命运的不公,但邹永波却选择了坦然面对人生,微笑面对学生。
永兴镇中心校的老师们介绍,邹永波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时间里除住院之外,没有请一天事假。就在病情非常严重的去年,很多同事都劝他休息,他仍然咬牙坚持,没有耽误一节课。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我拖着病痛的身体走进学校的那一刻,看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们,我立刻就‘满血复活\’了。”邹永波说,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工作,不能工作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邹永波自199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深知,班主任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面对学生时,他总是微笑着,让学生感受他的“健康”和快乐。
在学生心中,邹永波永远是强壮的,永远是每天6点半准时在操场“逮”他们迟到,每晚9点20分准时在寝室嘱咐他们好好睡觉,每节课都不用扩音器而激情四射地讲授……
“人生总会有坎坷,与其在忧伤中活着,不如快快乐乐微笑地生活。”邹永波以“健康”的姿态活在学生眼中。因为邹永波坚信,好的心态会带来好的生活,也会让他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他太乐观了,我们不觉得他是病人”
长期吃药打针,却没有一个学生能感受到他们的邹永波老师是病人,“因为他太乐观了,又幽默又和蔼可亲,从没有落下一节课,我们不觉得他是病人。”邹永波的学生一直这样认为。
“不论是哪个同学生病了,邹老师都会立刻将他送到医院去;天气变化,总会提醒我们注意添加衣物;放学时,一定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很多同学感慨,“邹老师比我妈妈还要‘啰嗦\’,但又是那么的亲切。”
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天,邹永波都不会急于给孩子们上课,他首先要给他们上一堂“思想政治课”,因为在他眼里,如果孩子们的“耍心”没有收回来,根本不会专心学习,只有让他们主动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最喜欢每周五的‘一周永波秀\’。”采访中,邹永波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原来,邹永波每周都会花一节课的时间,开一个班会,而这节课被孩子们私下送了个美称“一周永波秀”。
邹永波每周讲的都是一周国际国内时事,并结合很多实例,让学生们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给学生们传播传统美德,并常常以讲笑话的形式结束这节课,深受学生欢迎。
“我觉得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只要我自己还能够坚持上课,就要把这些学生教好,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好好学习,健康成长。”邹永波说,虽然这几年他一直在生病,但在忙碌的工作中,就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忘记了,反而过得更充实。
“在教学上有了这样的榜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邹永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班主任,还兼任了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和出纳,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杂。
每天早上5点,他就会去到镇卫生院输液,7点钟,他会准时出现在教室检查早读,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
早自习时,哪名学生没到教室,他就到寝室找,哪个老师没到位,他就打电话催。
“邹老师病得那么严重,工作量也非常大,但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叫苦、叫累,有时候连续上三四节课,也是精神抖擞。他的那种工作精神,对我和其他老师影响非常大。”同事柯曾学说,在教育教学上有了这样的榜样,没有理由和借口不努力。
同校的所有老师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永波精神”。对刚分到学校的新老师,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上遇到困难,邹永波都会主动指导帮助他们。每周二,学校的年轻老师只要有空,都会到邹永波班上听他讲课,向苏、刘有玉、苏刊等一大批年轻老师,觉得自己在邹永波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都尊敬地喊他“师傅”。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航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邹永波任教以来,每个学期,所教班级的成绩都在年级名列前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成百上千的优秀学生,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好评。
2001年至今,他先后五次获得内江市或东兴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2014年10月,获“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2016年,获“内江市最美教师”称号和“四川省优秀农村教师”称号。
这些荣誉和称号,并不是邹永波最大的收获。在他心里,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人生轨迹,让在迷途中的学生找到正确的航线,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学生们毕业时都恋恋不舍地说:“老师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那父亲般的爱。”
张小群(化名)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家庭经济也不好,初中毕业之后,就外出打工了,每月工资只有三四百元。
在张小群打工期间,邹永波一直与其保持联系。得知张小群有想回来读书的念头,邹永波就不断劝解和鼓励她重返校园。
“打工不应该是你的未来,你的未来应该更美好。回来吧,就在我的班上读书,不管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帮你,让我们一起改变你的未来!”邹永波介绍,考虑到张小群家境不好,他写了申请让学校为其减免部分费用,并私下给了她一些生活费。
只要有空余时间,邹永波就会辅导张小群的学习。在经历外出打工这些事后,张小群思想成熟了许多,学习上更加勤奋,最后考入内江三中就读。
进入高中之后,张小群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邹永波决定资助她,每月都会给她寄去几百元的生活费,过年过节还会给她一些钱,直到她顺利读完大学。
邹永波的学生王华(化名)非常聪明,在读书这条路上,他一直顺风顺水,顺利考入重庆大学,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进入大学后,王华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并且变得非常叛逆,大一的时候多科成绩“挂科”,父母劝其补考,但他不听,只得向邹永波求助。在邹老师的劝导下,王华参加了补考,顺利进入大二。
但沉迷于网游的王华越来越难以自拔,无心学习,旷课、上课睡觉、通宵上网……成了家常便饭。
大二期末,王华又出现了多科“挂科”,这次他没有参加补考,最终被学校开除。
此后,王华去建筑工地上打工,挣到一些钱之后,就去打网络游戏,直至所有钱用完,然后又回到建筑工地上……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两年。其间,他听说邹永波身体不好,前往看望。“我问了他的现状,问他以后还想不想继续这样过下去,问他如果现在去考大学,他还能不能考上,他回答我说,考二本肯定没有问题。”邹永波抓住这一点,持续不断地给他讲道理,鼓励他,给他加油打气……慢慢地,王华答应重新回到高三课堂。2015年10月,27岁的王华开始了新的高三生涯,2016年,他顺利考入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从教21年来,多少调皮的学生,在邹永波的教导下变得懂事听话;成绩欠佳的学生,在他的耐心辅导下不断进步;误入歧途的学生,也重新回到正途;难管的班级,他也总能想出办法……
“都说学生还小不懂事,其实学生是懂的,只要你是真心为他好,他就会听你的。”邹永波说,他的教育方法就是“一颗真心”。
正是凭着这颗真心,邹永波在病痛中保持着坚强和微笑,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用自己最好的一面去面对学生,春风化雨,迎来满园桃李芳菲!(蒋菁菁)
新闻推荐
内江市启动“百店同心捐赠共助脱贫攻坚”活动让困难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
(记者邬丹)9月2日,内江市“百店同心捐赠共助脱贫攻坚”活动启动仪式在万达广场举行。省金融工作局局长、民革四川省委主委欧阳泽华,中共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杜坤飞,市政协副主席、民...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