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独到的内江牛肉面
私人面坊开始越来越多
内江面条久负盛名,历史悠长。从采青吃面的习俗,到走街串巷的担担面,再到香味浓郁的牛肉面及种类丰富的鸭肠面、排骨面、肥肠面……面条,已经成为内江极具文化底蕴的传统特色小吃。
在内江城逛一圈,不难发现,面馆遍布大街小巷,特别是北街的老面馆诉说着怀旧时光,汉安大道的新面馆开始融入新城风情……
小面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内江在正月十五元宵夜,有踏青、采青、吃面条的习俗。”中国烹饪大师、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杨国钦说。
过去,正月十五黄昏后,市民会成群结队到郊外农民菜地里“采青”,摘取青叶菜类,以豌豆尖为主。将当晚采集的豌豆尖下面条吃,甚觉惬意,内江人对小面的喜爱,由此延伸。
到了清朝,美食经济得到发展,担担面成为时兴的经典小吃,出现在大街小巷。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一头挑着面条、调料,另一头挑着锅、灶、木炭,只卖素面。三分钱一小碗,五分钱一大碗,用土罐子装着,盖上盖子,这就是担担面。
上世纪三十年代,内江面馆较少,“才学会担担面”和“张包包面”比较有名。之后,内江城的小面馆处处可见,擀制的面条分为宽、细两种,有的加碱,更柔滑;有的不加碱,加鸡蛋,分为金丝面和银丝面。面臊子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杂酱、三鲜、排骨、鲜鱼、鳝鱼、红烧牛肉、干牛肉等。最著名的就是北街钟富祥的“味中美”面馆和文英街黄炳成的“清林面店”。
“味中美”面馆种类丰富齐全,除了炖鸡面、炖鸡抄手,还有白砍鸡、蒸笼牛肉等特色菜。“清林面店”的特色是牛肉毛面,选用新鲜黄牛臀部肉制成的肉茸作臊子,面条捞起后不加汤,油润细滑、麻辣鲜香。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江独具风味的红烧牛肉面、金丝牛肉面、红油小面……载入了《川味小吃》、《中国小吃》等专著,内江小面声名远播。上世纪九十年代,内江就已经有上百家面馆,遍布大街小巷,纷纷打出内江红烧牛肉面的招牌,经营内江人喜爱的红烧牛肉面,形成了内江市一大景观。2000年以后,内江的面条种类更加丰富,推出了兔子面、鸡杂面等。
如今,内江面条已经积淀成为一种底蕴深厚的美食文化,它不仅是内江老百姓喜爱的食物,更传递了世世代代内江人勤劳热情的品格。
食客难忘内江面
对于内江本地人而言,对内江面条的感情甚为深厚。
在不少食客的记忆里,五六十年代内江的面条是五分钱一碗,最吸引人的是朱包包做的油渣面,虽然油渣放得不算多,但很香,回味无穷。除了油渣面,还有当时南街华北食堂的排骨面、蹄花面,也让人记忆犹新。
现在,内江市中区箭道街开了一家棉絮加工店,街道附近的“水巷子面馆”开了二十多年,是不少食客经常光顾的面店。“早上来不及做饭吃,就去面馆点一碗面,最爱吃兔子面,每次连汤都要喝干净。”
内江人对面条的热爱拉动了面食产业的发展,如今,大大小小的面馆已经达数百家,还延伸出了炝锅面等独具内江特色的面食,引进和改良了铺盖面、蔬菜面等外地面食。
正因如此,内江市场上的私人面坊开始越来越多。一些手工面坊店的老板表示,因为从小喜欢吃面,所以才想到开面坊。“记忆中,过去村里老面匠做的纯手工面很好吃,面皮是手工揉的,筋道爽滑,有浓浓的麦香味。”如今的手工面坊店供应几十家面馆和许多个体消费者,其中包括资阳、成都的一些顾客。
随着内江小面的声名远播,享誉省内外,内江的面条市场也越来越大。
三十七年老面馆
如今,每天清晨叫醒内江这座城市的,正是大街小巷的面馆。
民族路上的“寡妇面”是一家开了37年的老面店。店主今年75岁,靠着开面馆,将五个儿女养大成人。1981年,店主在民族路上租了一间店铺,二三十平米,一半用于自己住,一半用来开面馆。
店里只有两张木桌,客人不够坐,常常端着面,站在道路两旁的街沿上吃。吃完后,将碗筷放在街沿上,店主每次去收碗,都要抱一大摞。
店内起初只卖8分钱一碗的素面,后来加卖1毛钱的炸酱面和牛肉面。那时候房租5元钱一个月,店主每天从早上五点多卖到下午两点多,平均能卖八十多元钱一天。店铺没有招牌,且因店内常年只有店主和女儿在忙碌,市民们就习惯将这家店称为“寡妇面”。许多人慕名前来吃面,有的人甚至驱车几十公里,但因为店铺在民族路经过四次搬迁,初来乍到的人往往难以一下找到。几年前,店主在老主顾的建议下,给店铺挂上了一个“寡妇面”的招牌。后来,也收了一些学徒,内江的“寡妇面”店就越来越多。
现在,面条价格已经从8分钱涨到了10元钱一碗,狭窄的街道变宽变亮,不变的,还是当初的面条味道。但是店内依然忙碌,从清晨六点多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每天能卖出四百多碗面。
在内江,这样的老面馆不止一家。北街附近的“北街面馆”和“回味面馆”,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所开。三十年多来,店铺从未搬迁,只是从窜架子土墙房变成了水泥钢筋房。
经典内江牛肉面
谈及内江的面食文化,品类丰富,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内江牛肉面。面条细滑,牛肉鲜香,麻辣味浓,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誉。据说,这是四川老兵以“小碗红汤牛肉”改良而成。
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辣椒油、牛肉、豌豆尖、菜叶等各色香味混合在一起,扑鼻而来,拿筷子拌匀调料,吹一吹热气,“嗞溜”一声,面条进嘴,香辣够味,面条爽滑,吃到最后,连汤也要喝个干净。
据介绍,内江人制作红烧牛肉面有其独到之处:一是将牛腩(牛的肋条肉)先用清水漂,洗去血水味,再放入开水中煮去血污,捞出沥干后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二是下锅加植物油,放入牛肉块,待炒至牛肉块的水分渐干时,再下豆瓣、辣椒、花椒、泡辣椒、姜、葱、蒜,爆炒至色红油亮时掺水,投放香料包(八角、橘皮、香叶、三奈、草果、茴香等)。需注意的是,内江人用香料较多,因此烧制出的红烧牛肉比其它区域的味道更浓;三是内江人喜吃牛肉,也喜吃带碱的水面,味道更香,面条更柔滑;四是内江人吃面打碗底子扎实,调料放得多,麻辣味鲜,汤宽油大。
面条做好后,再撒一点香菜叶,进行点缀,色香味俱全。据说,内江牛肉面也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喜吃善做的面食小吃之一。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 整理
新闻推荐
利剑出鞘斩黑恶 多措并举显成效——东兴区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6月25日,正值东兴区郭北镇逢场天,东兴区政法工作巡展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宣传活动在这里举行。烈日当空,东兴区...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