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惨淡+断代危机
剧团一度靠出租剧场创收
内江市川剧团始建于1950年,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阳河川剧艺术”的传承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市川剧团创作演出的一批经典剧目享誉全川,是全省八大剧团之一,曾云集蒲松年、聂丽君等知名演员与乐师。
然而,和很多地方戏曲一样,内江市川剧团在最近的30年里一直很落寞。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电视艺术的兴起,加之川剧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观众不断减少,剧团经营惨淡。
“本地市场小,加之观众越来越少,剧团不得不常去外地巡演。”刘佩全说,内江市川剧团偌大的剧场竟然派不上用场。为了生存,从1998年开始,剧团不得已将剧场外租,获取点收益。直到2014年,剧团才将外租的剧场收回,并在内江市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重新修整。
刘佩全说,当年靠着出租剧场每年不到20万元的收入和四处巡演,内江市川剧团的演员们勉强维持着生计。而除了经营上的困境,新生代演员的断代危机则更为严重。
据介绍,内江市川剧团上一次招生是在1988年,那次招收的最年轻演员如今也已经40多岁。在引进人才上,剧团也乏善可陈,直到2015年,靠着能提供编制的吸引力,剧团才从遂宁引进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演员。
此外,在职的剧团演员也从曾经的60余人锐减至如今的20余人,平均年龄更是达到了50余岁。“如果再不招生或引进新的演员,剧团业务发展和技艺传承,将面临致命性的危机。”刘佩全说。
学费全免+生活补助
政府扶持开班育才
15岁的白雨菲也参加了这次内江市川剧团的招生考试,由于专业成绩优异,她对自己最终能被录取也充满了信心。随着公布录取结果的日益临近,她也开始憧憬和谋划未来4年在成都的学艺生涯。
跟以往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模式不同,内江市川剧团此次招收的30名学生,将全部委托给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培养,学制4年。
“我们剧团演员少,再加上年纪偏大、精力有限,学生先到学校接受基础培养更合适。”刘佩全说,这30名学生学习期间的学费全免,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剧团还将给予每名学生每月800元的生活补助。这些学生毕业后由内江市川剧团进行专业考核,考核通过后签订劳动合同,可进入内江市川剧团工作,那时也会分配专业演员进行“传帮带”。
“现在看川剧的人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不是很多。”刘佩全说,为传播川剧,剧团其实也在当地想了很多办法。
2012年以来,内江市川剧团就开展了一系列“戏曲进校园”活动,将川剧的经典选段带入学校。2013年开始,川剧团又推出了“月月看大戏”惠民项目,每周推出一部川剧,供市民免费观看,力争扩大川剧的受众群。
今年,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剧团委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开办四年制“资阳河川剧艺术”学历内江班,川剧传承迎来了春天。
据了解,内江市川剧团此次招收的30名学生,包括川剧表演专业男女生各10名,川剧音乐专业10名。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川剧,我从小就喜欢在剧场里看川剧演出,觉得川剧的唱腔很美。”白雨菲说,她觉得川剧的美好还未被多数人了解,若能榜上有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川剧,发现川剧的美。
新闻推荐
(记者胡信柯)根据市、区的统一安排布署,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五清”工作。四合镇将各...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