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麻”得幸福安逸:上糖坊村入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7-17 04:03   https://www.yybnet.net/

7月,当许多村民还在期盼着秋收时,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的花椒地里,已经开启了丰收模式。时值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上塘坊村,花椒的香味扑鼻而来,采摘花椒的村民随处可见,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

这里,正是东兴区万亩花椒基地的核心区。自2015年引进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花椒产业脱贫之路以来,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就一天一个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都在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刚刚公布的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上塘坊村榜上有名。

◇本报记者 张小丽 文/图

A

创客返乡 三年种出万亩青花椒

7月,青花椒采摘季。走进上塘坊村,放眼望去,一排排花椒树郁郁葱葱,绵延在无尽的山丘、沟壑之间,把乡村装扮得生机勃勃。一粒粒浑圆饱胀的花椒缀满枝头,随风送来特殊的香气,沉醉了农人的笑脸。一辆辆运输车来来往往,穿梭在蜿蜒曲折的水泥便道上,把花椒枝条运进加工基地。

这是上塘坊村一年最好的时节。对于卿登科而言,眼前的场景,正如他蓝图中所规划的那样,一切都在计划当中。

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卿登科曾在外经商多年。2015年,在内江市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背景下,卿登科在新店乡党委政府的极力引荐下,选定了上塘坊村,规划建设九叶青花椒种植、特色养殖、花椒产品开发及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同年,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之后,经过一年的筹备和基础改造,公司于2016年正式开始试种青花椒。目前,以上塘坊村为中心,新店乡已有4个村加入了九叶青花椒种植的阵营,总面积达到11000余亩。

今年是青花椒挂果的第二年。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卿登科感慨地指着基地外面的成片花椒告诉记者,“原来这些都是荒山,现在都种上了花椒。”据卿登科介绍,今年约有5000亩花椒投产,如果不是受到冬春两季干旱的影响,产值预计在4000万元左右。

B

引入青花椒 村民腰包鼓起来

如今,作为东兴区首个规模化种植花椒的乡镇,新店乡的青花椒已成为内江面积最大的花椒基地。青花椒不仅是新店乡的支柱产业,精准脱贫的利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也是东兴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头戏。

熟悉上塘坊村的人都知道,过去,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省级贫困村。资料显示,在2016年以前,该村原有贫困户117户380人。自2015年1月开启了花椒产业脱贫之路后,村里就一天一个样,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都在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花椒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今年64岁的育苗工刘玉蓉在花椒基地打工已两年多了。每次出工,刘玉蓉总是不停地做这做那、忙里忙外,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她说:“自从建了花椒基地,我家每年都有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工资。都这把年纪了,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刘玉蓉年年欠债,从来没有还清过。“家里的母鸡下了蛋,从来舍不得吃,得存起来换油换盐。”回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刘玉蓉感慨万千。

如今,她不仅脱了贫,银行里还有了存款。腰杆挺直了的她自豪地说:“家里新换了大彩电,安装了热水器,下班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

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包括刘玉蓉在内的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3200元以上,成功脱贫。上塘坊村也于2016年整村退出贫困村。

近两年,随着花椒基地的逐步投产,很多周边乡镇的村民都到这里来上班。基地负责人卿登科表示,最多的时候,基地务工人员超过1000人,当地村民不够用,还要去外地请人。

除了务工,土地流转费也成为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以上塘坊村为例,该村已流转土地6000亩用于种植青花椒。靠着流转土地,当地村民累计收入达到500余万元,300余人成为基地聘用的固定生产工人,累计实现务工收入600余万元。

而这,只是公司助力扶贫的一部分工作。卿登科告诉记者,为了增强扶贫实效,拉长扶贫链条,公司还建立了专项扶贫救助基金,对辖区内贫困户及有特殊困难的人群进行专项救助。基金来源主要采取管理层员工捐赠和公司利润提成注入的方式筹集。公司总经理王涛将每月8000余元的工资一分不剩地存入专项扶贫救助基金的专门账户,公司员工积极响应,每个月从工资里捐出50元到200元不等。卿登科估算,这样一来,公司每年可以筹集基金100余万元。目前,基金的救助功能已经启动, 1名在花椒基地工作的困难员工已受到了救助。

C

做全产业链 小花椒冲刺亿元大产业

伴随着花椒基地嗡嗡的机器声,一捆捆青花椒被放进烘干灶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花椒通过初筛、精选等处理后装袋销往各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发展好花椒产业,新店乡创新思路,积极谋划,从基础设施抓起,修建园区生产道路70公里、蓄水池148个、山坪塘28口,新修办公楼及宿舍2000平方米、生产管理及库房2000平方米;2018年新建烘干、筛选车间4600平方米以及烘干灶66个。同时,建生物燃料加工厂2000平方米,年生产力1000吨;安装园区电子监控设备30处,为新店乡花椒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过在卿登科看来,基地现有条件仍然停留在粗加工模式上。在公司的规划中,新建精加工烘房、冻库和标准化员工宿舍,已经被提上日程。卿登科期待的是,随着更大面积的花椒投产,未来的花椒基地能够走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据介绍,根据规划,接下来新店乡将根据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花椒的特性,进一步细化完善花椒栽培与管理技术规范,培育壮大花椒加工业,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力度。到2020年发展到2万亩以上,建设烘干厂1万平方米、生物燃料加工厂4000平方米,实现产值2.4亿元。

一次谋变,让新店乡花椒香飘四方;一次探索,使昔日贫困村蜕变成今日一村一品示范村。靠山吃山,上塘坊村走出了一条“麻辣鲜香”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推荐

内江市民维权陷困境:一封信,打破僵局

◇全媒体记者黄俊钦文/图“安装了新电表,不仅购电方便了,电价还更实惠。”7月9日一早,市中区广场路202号居民黄伟在...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麻”得幸福安逸:上糖坊村入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