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友
市中区白马镇的关圣殿附近有一桥,名司马桥。其桥名及附近于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来的一座明代坟墓,记述着内江名贤、抗倭谋士阴武卿的故事。
旧时,白马一带有一民谣:“头顶五台山顶,脚踏司马桥墩。白日千人拱手,晚上万盏明灯。”“脚踏司马桥墩”句中的司马桥,即因在其上塆葬有明代兵部尚书阴武卿之缘故。何为司马?大司马,官名。汉武帝时罢太尉而置大司马,至明清时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亦称少司马,故此桥名为司马桥。并由此衍生出一个以司马命名的村,名司马村。
1985年5月,在白马镇关圣殿附近的一施工工地,发掘出了明代南京兵部尚书阴武卿墓。笔者闻此事后,曾前去墓地目击,故对此墓还有些许记忆。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文物资料,对该墓及墓主的基本情况有概略了解。此墓经文物部门清理,发现有数幅题刻于墓四壁。如“二品崇恩”、“少保尚书”、“万历十八年(笔者注:1590年)三月二十二日。圣驾亲临谕祭一次”、“皇明勅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前工部尚书,兵部左右侍郎,御史,巡抚京畿,太常卿,应天尹,两督学史,进士,解元月溪,阴公公式城。”在其墓道中还发现了阴武卿墓志铭。据铭文所记,阴武卿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功绩昭然,如讨平陕西白莲教;辅政措施;裁省冗费,给户田、严吏卒、肃曹政、备边饷……尤其是参加福建抗倭斗争表现出的智慧,彰显了民族斗志,已彪炳史册。铭文三千余字,由著名学者,尚书王世贞撰写;工部尚书石星篆盖;尚书李世达书丹。
14世纪始,日本海盗对我国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屡抢屡掠。史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潮州倭寇两万人与海盗勾结,于四十四年(1565)侵犯福建,俞大猷和从浙江平定倭患后带领所组“戚家军”到福建援助平倭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一道,采取联合作战方式御倭,他们兵分两路,大破倭寇。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俞大猷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在军民配合下,兵分三路同时向倭寇反击。此役,倭匪死两千余,俘获三千人,这就是福建平海卫战役。隆庆二年(1568),俞、戚之军再擒灭海盗。至此,东南海防一线倭寇基本肃清,边患得以根除。当时身任福建左参政的阴武卿,是抗倭名将俞大猷与戚继光上述灭倭之役的主要谋士,为其出谋献策,连战皆胜,从此初露才华,因谋略过人而受到明代皇朝重用,继而升迁兵部左右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
历史永远铭记阴武卿。至今,已有多种文献、方志记述其事,以昭示世人。如光绪三十一年版《内江县志·人物》:“……随摄臬篆参谋,讨猺功成,纪叙,迁福建大参,甫至,倭人举来寇,武卿与俞部督战谋,大破之……”
《明史》称阴武卿:“老成而有卓识,所在饬纪振肃。”
新闻推荐
日前,市中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全系统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