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牛圈里,数头奶牛低头进食,长得格外壮实;一旁,脱贫户史绍兴正拿着扫帚,清扫地上散落的牧草……这是记者近日在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牛口桥村看到的画面。
2017年,史绍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座160平方米的牛圈,买来肉牛2头、奶牛3头开始艰苦创业。
“今年预计能卖出3头奶牛,一头牛的纯利润5000—6000元左右。”史绍兴告诉记者。
为帮助同村贫困户陈显高摆脱贫困,史绍兴还接纳陈显高入股养牛,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陈显高利润分红,帮助陈显高增加收入。
下一步,史绍兴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明年争取养殖10头奶牛和肉牛,自力更生解决贫困问题,带动更多村民发展养殖。
发挥“传帮带”作用是牛口桥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的缩影。
据了解,牛口桥村现有村民365户1144人,2014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7户47人,经过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目前该村只有贫困户2户7人。
2018年8月,“第一书记”邓聪选派来到牛口桥村开展驻村工作,继续带领村民致富奔康。在引导培树脱贫榜样的同时,邓聪还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积极探索“柑橘产业+蔬菜大棚”的发展途径。
今年,牛口桥村利用市级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20亩的蔬菜大棚。“大棚建好后,计划出租给业主,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再将收益分配给全体村民。”邓聪说,相比于其它发展方式,出租蔬菜大棚更具“短平快”“风险小”“门槛低”“利润大”等优势。
不仅如此,考虑到牛口桥村良好的自然条件,2017年上半年,牛口桥村在“五个一”帮扶力量多方考察、论证、协商的基础上,引进了内江市市中区启明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200亩发展柑橘(以春见为主)种植。
“待2020年柑橘出产后,按估价3元1斤计算,村集体经济一年分红可达7.2万余元。柑橘盛产后,村集体经济年分红将超过20万元。”邓聪表示。
马忠剑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段春秀记者邵明亮)4月28日,内江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标志着内江首个由本土互联网企业及社团自愿结成的地方性、...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