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从5月6日起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日常容易遇到的自然灾害以地震、火灾、山体滑坡为主,那当我们遇到这些自然灾害时,该如何正确有效地避险呢?
1、破坏性地震发生时
从人感觉地在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因此,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可以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1. 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不恋财物;如果住的是楼房,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的发生,切记不可在惊慌中直接从楼上跳下去。
2.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跑到街心空旷处;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如正在开车要立即停车逃生。
此外,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2、森林火灾、家庭火灾发生时
森林火灾,是指火情在林地内蔓延和扩展,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林火灾害。
1. 发现森林火灾,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告起火方位、面积及燃烧的植被种类。身处火场时,要判明火势大小、风向,用湿衣服包住头,逆风逃生。
2. 如果被大火包围,要迅速向植被稀少、地形平坦开阔地段转移;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往山下跑;当无法脱险时要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贴进坑底,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下面避开火头。
除了森林火灾,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最易遇到的其实是家庭火灾。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严重。
1. 发现火情,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扑灭初起之火,或设法延缓火势的发展蔓延。毗邻房间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时,不要盲目开门,可向门上泼冷水降温,用浸湿的衣服、被褥堵住门窗缝隙。同时立刻向窗外挂出醒目物件,以示室内有人,也可以大声呼喊,便于营救。
2. 火势较大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再冲出险区。若住在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或将床单、窗帘布撕成条拧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上,沿绳缓缓爬下。若居住在楼层较高的房间,建议不要因惊慌盲目采取逃生措施,应做好防护准备,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3、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时
山体垮塌是典型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山坡上发生的大规模块体运动现象,包括崩塌和滑坡两种形式。在自然界中崩塌和滑坡相伴发生,一次垮塌可能发生崩塌灾害,又激发下部坡体发生滑坡灾害。据统计,80%以上的滑坡、崩塌发生在雨季,尤其是降雨过程或雨后一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山体垮塌。
1. 在汛期,一定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一定不要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2. 遭遇滑坡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逃离时一定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3. 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要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发现前方马上就要塌方了的话,就要立即停车,不要以为自己的车速可以冲过去,不要去冒险。无法驾车逃离,则要果断弃车。
4. 滑坡发生后,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检查情况。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会遭受二次滑坡的侵害。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5. 野外露宿时,要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不要在已出现裂缝的山坡宿营。不要在余震多发时期进入滑坡多发区。
内江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内江市应急管理局
新闻推荐
督促整改(记者曾利军实习生邹蕾)5月7日,记者来到市中区江宁街发现,昔日“散乱污”的洗车店如今变得整洁规范,占道洗车、修车和...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