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艳梅
实习生 谢丹丹
“巴蜀原本为一家,而不是一个割裂的个体…… ”1月18日下午,政协内江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七组围绕“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作用”举行专题讨论。讨论会上,列席人员、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章艳秋的发言格外引人关注。
发言中,章艳秋重点为大家讲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来龙去脉”,普及了战略提法的重要意义,以及与“成渝地区”“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等曾用提法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大家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思考,一些政协委员还热情高涨地就自己关心的方面提出问题,章艳秋从政策的角度,为大家进行了解答。听了章艳秋的发言后,大家纷纷表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有了更加清晰、深入地认识,将以实际行动在具体工作中全面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内江落地落实。
“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12345’推进路径。其中,建设成渝优质人力资源培育中心,让人耳目一新。”章艳秋认为,内江是西部典型老工业城市,在三线建设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培育积累了一大批优秀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时,内江也是人口密集区,人口密度全省第二,劳动力资源常年稳定在200万人以上,对外劳务输出规模在100万人以上;市内有大中专职业院校37所,各类人才23.36万人。为此,全市应抢抓机遇,整合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成渝主导产业用工需求,以争创全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输出模式,培育做强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重点产业职业教育品牌。
新闻推荐
卓逸·三元汇石羊大道城南新区建设者建设中的吾悦广场建设中的新华集团维港城俯瞰塔山公园◇本报记者王斌黄正华文/图市...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