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
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后来者”,内江实践的价值在于,他没有在确权颁证这一环节止步,而是一鼓作气,更进一步,在“确权”和“获利”之间搭建一座桥,为农村产权的成功“变现”找到了一条道路。 ——题记
□本报记者 梁现瑞 陈岩 周海波
“中国无花果之乡”——12月9日,记者从成都出发,沿成自泸赤高速一路向前,进入威远的地界,一张硕大的广告牌宣告着这个以钢铁著称的丘陵大县的新定位。
支撑这块牌子的,是全县1.2万亩无花果园。而一年前,威远县无花果种植面积还不到6000亩,却已是历经十年发展。
短短一年间,从6000亩到1.2万亩,威远无花果种植面积为啥增长这么快?
市场拉车,政府推车,农民坐车,“三方联动”,土地轮子“转”起来
“农业BOT。”在威远县调查的第二天,我们得到答案。
什么是农业BOT?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这样描述:农民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土地流转给工商企业,后者对土地进行整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经营,五年期满后,企业将土地连同农作物无偿移交给农民,在此过程中,农民可为基地代收代管,打工赚钱。
BOT模式起源于英国航海业,公司投入资金建设灯塔,向过往船舶收费,期满后移交给政府。从航海业到农业,从英国到中国,这一模式在历经300多年后,辗转来到四川一个乡村扎下根。
以新店镇石坪村为例,当地农民以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将土地集中流转给金四方果业有限公司,用于建设无花果基地,五年期满后,公司将果园无偿交还农民经营。
在此期间,农民可以在果园打工挣钱,或者返租公司的果园种菜,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关系中,石坪村的土地从抽象、空洞的“权”的“此岸”,抵达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利益的“彼岸”,实现了权与利的“胜利会师”。
村民徐跃贵租给公司3亩地,年租金1500元;给公司管护90多亩果园,年薪3万元;返租100亩土地种菜,扣除每亩每年50元的租金,一年能赚两万多,三项加起来,一家人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企业拉车,政府推车,农民坐车。”内江市统筹委副主任兰徐这样形容。
在他看来,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企业的带动,没有政府在关键时段推一把,土地流转这架马车的轮子就转不动。关于这个问题,石坪村党支部书记兰发奎印象很深。10年前,当地就开始零星种植无花果,但规模迟迟上不去。
兰发奎说,尽管以前没有精确地搞确权颁证,但土地、山林、宅基地,都是有“本本”的,也没有政策障碍,可最终还是“转”不起来,偶尔有企业来流转土地,农民不愿意,村干部去做工作,还要挨骂。
背后原因很多,核心问题却只两个:靠土地养活的人太多;搞传统农业不赚钱。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相当一部分人都从农村转移出去,阻碍土地流转的“第一块石头”被搬掉了,而要彻底搬掉第二块,单靠农民、企业、政府,都不行。
金四方果业总经理游勇算了一笔账:以1000亩为单位,5年中,基础设施、养护、果苗等投入上千万元,尤其是前三年,果园没有进入盛产期,完全是净投入,实力小的公司根本撑不过去,这吓退了很多企业。
为解决这一问题,内江市在项目中加上政府补助的环节,前三年,政府分别按照100%、80%和60%的比例给予公司租金补贴。在此背景下,金四方果业勇敢上阵。
不仅建基地,公司还开展深加工,生产果干、果茶、果脯等,形成了产业链,年产值2000万元。以一万亩来算,三年中,政府补贴给企业的土地租金是1200万元,但却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就这样,政府“推”,企业“拉”,农民以土地权利买票“坐车”,“三方联动”,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成功将土地流转这驾马车推动起来。
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联动,“本本”变本钱,沉睡的资产“醒”过来
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内江市中区尚腾新村村民李学云,突然关注起家门口破败的池塘。
让李学云感兴趣的是这口塘背后所发生的变化。在今年推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这口塘确权以后,被以每亩5000元的价格折算成资产,再按每股1000元的标准,折合成股份,纳入“尚腾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不只是这口塘,全村山坪塘、集体建设用地、商铺、闲置房屋,以及道路、广场等全部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都被作价入股,变成近1.5万股集体股份。
这些股份再平均分给所有在籍的村民,总共2765人,人均可以分到5.5股。李学云家9口人,可以分得49.5股。
事情还没有结束。在组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同时,当地又引进重庆林盛公司,合伙组建新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新公司中,尚腾新村以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入股,林盛公司以现金和固定资产入股,双方出资分成均按四六开。
(下转09版)
新闻推荐
□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周明华邓也李果2月5日,正月初六,记者一路南下,赶赴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中心敬老院。10点,步入敬老院内,两条鲜红的对联引人注目:心宽体健养天年,团结友爱促和谐。此时,敬老...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