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翠屏区“差异”办学 催生特色学校“丛林”一片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3-31 18:20   https://www.yybnet.net/

翠屏区学校学生的腰鼓表演

“翠屏区特色学校建设成果颇丰,相关工作经验值得借鉴。”不久前,宜宾市翠屏区举办的第八届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赢得龙马潭区、泸县、雁江区、威远县、沐川县、安居区以及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南溪区、长宁县、珙县等地的教育同行们纷纷点赞。

这次展示活动,是近年来翠屏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破“千校一面”局面,实施“差异”办学的一次“阅兵式”。?唱川剧、交通手势操……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引来了区外、市外、省外近50个教育考察团。

从2008年开始,翠屏区制订“特色学校建设十年行动计划”,大打“特色牌”。时至今日,已验收命名“A—AAA级特色学校”54所,形成特色学校“丛林”一片。

基于“差异”追求特色

在翠屏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耀学看来,特色学校就是个性被优化了的学校。应当在均衡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基于自身的“差异”打造特色,擦亮自身的育人模式和办学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生态教育,特色翠屏”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翠屏区并不简单追求“一花独放”,而是要追求“一校一品,姹紫嫣红”,培育特色学校集群,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形成区域教育特色,从而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为 此 ,翠 屏 区 建 立“AAAA”级特色学校评估体系,投入1000万元“以奖代补”,分批选派校长外出“取经”,选派部分校长到成都、重庆等地名校“挂职锻炼”。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前来讲学,每年组织一次特色学校建设验收,每年开展1—2次特色学校建设展示活动,掀起了特色学校建设一波又一波的春潮。

锁住“灵魂”锤炼特色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黄耀学说,特色学校建设要以校园文化为主线,传承传统文化,移植本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资源选择中亮特色,从办学实践中铸特色,从开发潜能中炼特色。

走进宜宾市二中,一尘不染、绿树婆娑的校园令人心旷神怡,一尊革命烈士赵一曼的塑像以及“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校训,颇让人沉思和遐想。该校提炼出“一曼精神”核心为“求真”精神,以此为“魂”,将“真德育、真课堂、真管理”三位一体,“求真教育”办学思想的顶层设计、操作系统基本形成,致力追寻“把人培养成真人”的办学目标。2012年,荣膺“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

李庄中学是同济大学“抗战时期迁川”旧址,学校提出“同舟共济,胸怀天下”的办学理念,赋予“同济精神”新的教育内涵,建成“同济文化墙”、“同济缘”校史展示厅、“同济苑”文艺馆等文化阵地,梁思成、童第周等名人故事也进入了课堂,一年一度的“同济文化月”办得有声有色,让师生在“同济”力量中成长,学校形成了“同济”办学特色。

凉姜乡中心校则借助当地桃树、葡萄等生态农业优势,提出“桃花朵朵开,朵朵皆精彩”理念,将挑担、插秧、推磨等农活变成了“农耕操”,将校内的小山坡开辟成“开心农场”,邀请种养殖大户进校给学生上劳技课,形成了“农耕文化”特色。宗场中心校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将生活用具变“教具”,跳绳、踢毽等民间游戏引入校园,让学生“记得住乡愁”。

依托“课改”擦亮特色

“办学的主阵地在课堂,‘特色学校建设\’与‘课改\’不搞‘两张皮\’”。黄耀学说:“必须依托课改,将校园特色文化理念渗透到课堂,引领教师从‘无模\’到‘有模\’,进而实现‘无模胜有模\’,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培育课程文化,擦亮特色,丰富办学内涵。”

从2010年起,翠屏区全面实施“课改十年行动计划”,用“十年磨一剑”的意志,持续实施“课堂效益年”、“课堂转型年”、“课堂魅力年”、“课堂文化年”实践活动,分年制订具体方案,层级推进生态课堂建设。同时将课改作为特色学校命名验收的基本标准。

全区各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育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引入地域文化形成校本课程,不断壮大特色项目形成品牌课程。课堂在悄然变化,生态高效课堂逐渐成为常态,课堂盛满民主、和谐、互助、竞争、灵动之气。

宜宾市五初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展开“同班分层,异层走班”(简称“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改革,不仅停留在单纯的教学改革层面,它已经辐射到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心理辅导、校园文化重建等方面,该课题获得了四川省政府第五届教育科研奖成果一等奖。

忠孝街小学以“生命教育”为特色项目,以“少年警校”为载体,创编出“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交通安全手势操”,学生们在大课间玩的“花样跳绳”、“跳皮筋”等游戏均以原创安全儿歌为背景音乐,实现了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

“ 川 剧 ”“ 四 川 清 音 ”“舞草龙”“打莲枪”“面塑”“金钱板”等“非遗”也分别被引入到中山街小学、长江路小学、李庄中心校、建国实验小学、旧州小学、大运小学课程文化建设中,成为一张一张拿得出手的“金色名片”。

“这几年的成绩不仅仅是学校建得更漂亮,更为重要的是校长们的办学理念正在变化,每所学校也都有独特的教育故事。”黄耀学说,这种变化使每所学 校 都成为了立体教科书。

陈楠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伍雪梅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泸州寻女夫妻上央视:不放弃寻找

老人张贴寻人启事,央视记者正在拍摄徐庆摄《亲爱的女儿走失泸州老夫妻走上10年寻女路》续华西城市读本讯(实习记者徐庆)今年一月中旬,本报以《亲爱的女儿走失泸州老夫妻走上10年寻女路》为题...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翠屏区“差异”办学 催生特色学校“丛林”一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