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用来回奔波,一个电话就可以反映解决问题;偏远乡镇的村民不出场镇,问题就能及时化解在当地……这是在探索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过程中,资中信访工作出现的新变化。
近年来,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以公开透明、积极有为的姿态全力推动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改革的正能量驱动信访形势持续向好,为该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开启“阳光信访”之窗
“阳光信访”就是要为群众营造公正、透明的信访环境,打造阳光透明、便捷高效的信访服务平台。
依托网上信访平台,资中县来信来访业务逐步实现网上流转、网上办理,受理、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减少了信访事项流转时间,提高办理效率;依托“书记县长”信箱,来访业务逐步实现分流。
“越来越多群众喜欢用网络、电话反映诉求。”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副局长黎文告诉记者,2015年,该县仅电话信访量就占信访总量的60%!
通过健全领导接访、风险评估、热线办理、信访交办、信访会办、信访听证、信访复查、矛盾纠纷排查等10项制度,资中县解决了信访业务不规范的问题,推动信访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信访公信力。
■ 营造“责任信访”之势
责任信访就是强化属地和有权处理信访问题机关的责任,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
“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信访责任,可以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机关更加认真履责,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动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名乡镇干部坦言:“以前辖区群众反映问题,觉得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能推则推,思想重视不够。现在实行‘责任信访\’,大家都有责任,部门与部门之间联动性增强了,群众问题解决起来更快了!”
通过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信访工作督查、信访约谈、重点单位管理、领导包案、信访责任追究等11项制度,强化属地责任,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资中解决了领导机制不顺、部门联动不强、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 开启“法治信访”之门
法治信访就是用法治思维谋划信访工作,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用法治理念推进信访改革。
“法治信访不单单涉及群众,也涉及到行政机关。”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要依法逐级走访,行政机关更要依法行政。
为此,资中县不断健全依法逐级走访、规范信访事项程序办理、诉访分离等8项制度,一方面,进一步对信访人的信访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提高他们遵法守法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信访权利,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自觉履行法律法规,防止出现推诿扯皮、受理不及时、办理不到位、答复意见不出具等行为,保障信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从而提高群众满意率。
(钟雨君)
群众点赞资中“书记、县长热线”:
民生问题 一个电话就解决
“打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我们的用水问题!”因为水管管道老化,资中县某乡镇中学教师不时遭遇停水问题,于是拨打了资中“书记、县长热线”,很快解决了问题。
遇到困难,资中人第一时间求助“书记、县长热线”已渐渐成为一种共识。
近日,记者从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了解到,自资中开通“书记、县长热线”——“5612345”、“5612346”以来,每年要受理解决民生问题800余件,约占信访总量60%。“书记、县长热线”已成为资中极具口碑的干群沟通平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重要途径。
资中“书记、县长热线”为何这样受欢迎?
“拨打热线就能解决问题,群众自然信任热线!”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热线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林告诉记者。
自开通“书记、县长热线”以后,他们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书记、县长热线”深入人心。对待群众来电,他们实现“24小时”受理,他们按轻重缓急分类,第一时间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和答复,让群众不用走访奔波就能高效解决问题。此外,对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实行县委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联合处理,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从而以实际行动贴近群众,让热线充分发挥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化解民忧作用。
在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热线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处理笺上,记者看到,从家中水管漏水到电视接收不到信号,从马路上交通拥堵到客车超载等问题都有记载,资中居民只要拨打热线电话,在预定时间内均能得到解决和答复。
(段春秀)
信访“五无乡镇”的鱼溪实践
岁末年关,总有群众找政府帮忙讨薪或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些政府官员“过年就像过关”。可这个春节,资中县鱼溪镇政府门前却格外“冷清”:没有一例群众来讨薪要薪,也没有缠访闹访。
这一切,得益于资中县鱼溪镇大力创建信访工作“五无”乡镇。
所谓“五无”乡镇,即无有影响的信访事件、无进京上访、无到市及以上重复访和非访、无到县(区)及以上集访、无网络信访舆情事件。自2013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鱼溪镇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历史遗留问题由2013年前的60多件化解到不足4件。
鱼溪镇是如何推进群众和信访工作?近日,记者前往资中县鱼溪镇找寻答案——
每周四,鱼溪镇党政办副主任刘国林都要参加集体学习,或是了解最新政策,或是学习如何处理群众工作。他说:“我们对政策明了,才能更好地宣传,事前防范信访问题的发生。”
原来,鱼溪镇将宣传教育学习实现常态化,将信访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防范上,不仅政府干部要带头学习,而且还利用全覆盖的“村村响”,及时宣传群众关心的热点政策,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产生。
与此同时,鱼溪镇还把信访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实现了“稳定—发展—民生”一体化。
去年,成渝高铁输变电塔基要在立在鱼溪镇,选址位置却正对着18户村民的家门口,村民不理解,势必会产生矛盾。鱼溪镇镇长赵军说:“我们与村民反复沟通,村民的支持,才有了工程顺利进行。”
此外,鱼溪镇还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为此,鱼溪镇打造了“便民服务一条街”,村民不用奔波,只要在镇上设立的“村级代办点”,就可以“一站式”办好事情;利用微信等新兴方式宣传政策,拉近干群关系距离,架起“连心桥”。
(段春秀)
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接访人员
周源:
“只要把上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就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距离,才能在相互信任中了解情况,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钟雨君 整理)
资中县委群众工作局办信工作人员
李娜:
“阅信—登记录入—办理—办结回复”的办信工作尽管单调乏味,但群众来信就是家书,能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我乐在其中。”
(钟雨君 整理)
新闻推荐
2月21日早上7时30分左右,国网资中县供电公司配网运检班班长闵遂宁接到用户报险:“喂,喂,这里的电杆断了!”闵遂宁问明地点后立即赶赴现场。原来,不知谁的汽车在21日凌晨挂着了10千伏资东线东干道5#...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