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装配现场(图由内江高新区提供)
市中区龙门镇贫困户领到免费羊(受访者供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加速换挡中始终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内江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1.6个百分点;国税、地税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1.8%、10.5%;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8.8%,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5.0%。
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数据一路飘红,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为内江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当前,内江正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集中力量打好产业发展攻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一个个产业的推动,一个个项目的启动,一户户企业的发展,“十三五”发展的时代新命题,让430万甜城儿女满怀期待。
产业发展攻坚
内江实施“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
3月,入驻市中区乐贤工业园区的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在这个春天里早早感受到了市场的暖意。今年开年仅仅两个月,该公司就拿下了青海、新疆、云南等多地数千万元的订单。为了保证如期交货,公司不得不扩招员工。
时光倒回到去年初,受大气候影响,这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一度订单滑坡严重,不得不大量裁员。最低谷时,企业员工只剩下了一小半。但是,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改,开发新产品,经过一年多时间,成功扭转亏损局面。
东林矿山机械的“触底反弹”,是内江强化企业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及内江工业经济出现大幅回落的严峻形势,该市迅速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内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工业经济稳增长可望实现“开门红”。
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国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对内江而言,保持投资仍然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定力何来?对于仍处于追赶阶段的内江来说,投资拉动不可动摇。产业发展攻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两个一千亿”攻坚项目,其中,产业项目362个、计划总投资约1363亿元;城乡基础设施项目461个,计划总投资947亿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累计投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远眺沱江,健身休闲,沿着平整的道路散步到三元塔……这是家住内江市市中区江华街的市民陈文勇最近常做的事。自这里开始破土动工以来,他就一直关注着建设情况。新塔山公园北岭门户广场启动平场、新塔山公园绿道初见雏形,再远一些,是建设中的石羊大道……此前,这里不过是一片普通的山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备受市民关注。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了解,3月21日,四川省2016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内江市分会场暨资中县中建材镀膜玻璃深加工项目开工仪式在资中经开区举行。在新开工的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有17个,总投资25.4亿元,将建设石羊大道、江宁街西延线、乐贤大道地下综合管廊4.1公里……一季度,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正式拉开了今年内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的序幕。
根据《内江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内江市将以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
《行动计划》中提到,2016年-2018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资力争突破1000 亿元,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内江市将积极完善教育、医疗、环卫、文体以及养老设施建设,以提升甜城市民的“幸福指数”。
万丈高楼平地起,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腾飞,需要坚实的基础。对内江而言,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是内江市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的具体体现,为内江经济腾飞构筑新的跑道。
脱贫攻坚
实施党员***“三百示范”计划
3月18日下午,内江市资中县发轮镇庙沟村十分热闹,村委会旁的一个茶楼里,麻将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60台电动缝纫机,84名中年妇女坐在缝纫机前认真听课。原来,当天,庙沟村***(缝纫工)培训班正式开班。
培训基地旁,通过“社会资本+项目扶持”的方式筹措资金,从而新办的缝纫加工厂正式开工。几百米外,由“第一书记”陈伟领办的庙沟村党员***示范项目——生态肉兔养殖加工项目也开始启动。
从今年2月起,内江开始在全市实施党员***“三百示范”计划,而像庙沟村这样大型的***项目尚属首例。
其实,陈伟是“第一书记”中的典型,也是缩影。2015年7月,内江从市、县(区)两级机关中,遴选了422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记者从内江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了解到,8个月来,在“第一书记”的正确引领下,各个村的基层党建更加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民主工作更加公正公开。村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全村更具有凝聚力。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2月起,按照党建资源进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带发展大户、发展大户带群众脱贫致富思路,内江开始在 301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大力实施党员***“三百示范”计划,即分三年左右时间,每年重点培育100个以上党建脱贫示范项目,实现至少每个贫困村发展1个以上示范项目,带动贫困村、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每个村的***示范项目由“第一书记”领办,项目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种养殖项目也可以是深加工项目,每个项目,省市县共计补助资金2.2万元。
庙沟村的纺织厂和生态肉兔养殖加工都属于党员***示范项目,从目前而言,这是第一个拥有如此大规模项目的贫困村,接下来,内江其他贫困村的党员***项目也将陆续启动。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尹
新闻推荐
交通安全,一直以来就是老生常谈。相对于城区有众多交警执勤、红绿灯、交通指示牌等手段,乡村道路就显得要简陋得多,很多往往只有一个路牌,其他标识都没有。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们对于交...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