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镇地处资中城南新区,辖12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9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县工业重镇,资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2015年,该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镇、产业兴镇思路,着力夯基础、惠民生、强党建,镇域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8.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00万元。
推进工业强镇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财政收入的骨干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经济严重下滑的严峻形势,水南镇全面落实镇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全力帮助企业脱困;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全镇新培育规模企业2户,投入技改资金10.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14%、利润增速15.2%。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该镇通过抓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去年,该镇招商引资额达4.5亿元。
投资4.56亿元的四川润生源饮料有限公司年产65万吨纯净水生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2015年纯净水生产线二期项目竣工投产,达到年产65万吨纯净水的生产能力。中建材高新玻璃产业园、四川希迈汽配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实施,四川天艺种业高产优质种子科研生产基地及电商平台项目签约落地,为工业园区注入了发展活力。
同时,该镇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创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汇源公司“蜀娇牌”资中冬尖,山佛茶厂“重龙牌”茉莉花茶、花毛峰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推进产业兴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2015年,水南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强化“产改”成果运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村民走“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流转土地85.6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065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40元。
实施“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河联坝村特色水产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105户,新建特色水产养殖池面积130亩,去年组员户均增收2.5万元;长山村花苗圃推行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治虫、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模式,种植花卉苗木18公顷,年产值达150万元;板桥村种植塔罗科血橙18余公顷,年产量达50万斤;乘家村种植超晚熟蜜柚7.2公顷,年产量达40万斤,销售收入达160万元,超晚蜜柚已经成为资中一绝;高山村冬菜种植年产量达100吨,总收入达34万元。
提升基础设施 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基础设施改善,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水南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走进水南镇四通社区,一幢崭新的社区办公楼屹立在面前,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图书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社区书记银建洪介绍,之前社区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先后搬家5次,最后才在这里真正安了家,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都很满意。2015年,水南镇新建(改造)社区阵地3个。
四通社区办公大楼旁的另一幢大楼是该镇斥资新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房间33间,设施设备齐全,可同时满足数十名空巢老人在此休闲娱乐等需求。
说起水南镇的基础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水南镇“服务业示范街”近期将正式投用,这里将是农民返乡孵化园和资中县电商基地总部所在地;1182套农民安置还房年底前已交付使用;新建倒石桥变电站,同时优化输电线路,可以保证未来城南楼盘、企业、商户等发展需要。
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去年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完成水泥路面硬化3.3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目标。特别是瓦窑坝村至钎子坟村一段公路建成,连通国道321线,不仅带动了这一片区发展,而且极大缓解了水南上街城区交通拥堵。板桥村美丽幸福新村建设项目与扶贫项目打捆进行,投入288万元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办公阵地,修缮了13户农房,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另外,去年该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4公顷,新增蓄水能力13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公顷。
突出党建引领 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2015年以来,水南镇狠抓党建工作,不断培育亮点、创建特色、树立典型,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提供了坚实保证。
打造四通社区党建示范点,在建成新的办公阵地、群众活动场所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硬件设施基础上,探索形成了“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员作用最大化、服务居民精细化、居民自治常态化”的“四化模式”。
狠抓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成立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整改方案,调整姊妹桥村、倒石桥社区班子队伍,班子战斗力明显加强。通过领导包村、下派“第一书记”,并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投入40余万元,解决群众关心的便民路硬化、饮用水安全等问题18个。
建立完善“第一书记”管理制度,不定期对“第一书记”进行督查;每月27日,“第一书记”要向镇党委书记汇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下派的“第一书记”与民同住,逐户走访贫困户,充分了解村民所求所需所盼,全力解决村民困难。同时,该镇还积极与市、县相关扶贫单位衔接,落实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危房改造、道路建设等项目,力争2016年板桥村和河联坝村脱贫摘帽。
抓好基层党建,监督同样重要。为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功能,促进党组织建设,水南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开辟微博、门户网站等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广泛收集廉政网络信息;开设纪检、廉政学习班,组织村、社区干部集中学习,引导村(社区)干部规范行为;深入村(社区)“明察暗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强对村“两委”及村监委人员的监督,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让执纪问责掷地有声。
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段新的征程正徐徐展开。展望2016年,水南镇将乘势而进、顺势而为,朝着打造成渝沿线经济强镇的目标坚定前行。(包中强 文/图)
新闻推荐
(曾山)在《准则》《条例》集中学习宣传活动中,资中县纪委充分发挥纪律审查治本功能,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敲打和及时提醒,督促党员干部牢记准则高线、严守纪律底线。一案一通报。建立大要...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