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 本报记者孙国丞文/图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全面查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中县有33个乡镇、781个村、7531个村民小组、1个农业社区、34万农户,要把农业普查工作做好,难度可想而知。只有做到提前谋划、布局,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距离普查开始,仅余下数月的时间,资中县正铆足干劲,为普查工作全力做好准备。
试点普查掌握一手资源
“你好,我们来了解你们家的情况……”今年4月份,市、县及高楼镇的几名政府工作人员,前往辖区内的清凉村,挨家挨户地收集村民情况。
出发之前,工作人员认为,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详细调查清凉村每一户村民的基本情况,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上门以后,工作人员发现事情并不顺利。
工作人员发现,部分村民不在家中,无法及时联系上。遇到家里有人在,大多数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语言表述上存在一定问题,而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又具有专业性,导致被问者根本回答不上来,有时候仅一户村民,就需要花上半天时间。
为做好农业普查工作,工作人员按照模拟的普查流程,完成了清凉村摸底、登记、编码、数据处理分析汇总各阶段工作,提前发现诸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农村生产经营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等普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累到宝贵的普查经验。
“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开展试点调研,并对试点普查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提炼经验,为清查摸底、正式登记做好铺垫。”县统计局工作人员说,试点普查将为下一步抓好普查调查研究,制定普查方案提供依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把责任落实到人头
5月13日,在位于资州大道长河路69号的一间130平米的办公室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这里是资中县专门用于农业普查的办公地点。
“只要踏进了这间办公室,就没有时间休息。”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发送文件到收集资料,再把资料汇集整理成册,整个人就像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记者注意到,整间办公室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齐全,收集的资料已经在一个角落里堆积了不少,“这还只是开始,后续工作将会更多。”工作人员说。
除了落实办公地点,在人员的安排上,资中县也是不遗余力。从今年1月起,资中县就成立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涉及具体相关业务的部门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来自于部门以及社会招聘。
宣传、研究、后勤、督查、业务,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尤其是在业务方面,进一步细分六个指导小组,分片包干负责各镇的业务培训、清查、电子地图绘制、遥感测量、入户PDA登记等指导、督促、检查工作。
充分保障人员经费
农业普查,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要完成这一项工作,首先离不开人员需求。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县农普办制定了资中县农业普查办公室人员组成和抽调办法,以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并初步议定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报酬标准及落实办法。记者了解到,以社会临聘人员为例,月报酬在2500元左右。
目前,县镇两级普查机构都已经分别开始组织实施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工作。
在此基础上,资中县还建立起普查工作人才库,从中临时招聘和从部门抽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13人,并计划研究从镇、村(社区)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和调查人员。
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撑。此次农业普查所需经费,由县镇两级政府分级负责。
以县级为例,农业普查工作经费总预算430万元,其中今年预算资金为210万元。经费主要是根据普查对象数量、工作难易程度和本地物价水平,合理确定经费总量,按年度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根据普查进度及时拨付到位。
相对于县级来说,镇级农业普查工作总预算则要大得多,总计达1340.9万元,其中今年预算经费约443.9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进一步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营造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5月初以来,资中县积极开展非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民警集中对非机动车逆行、不按划分道路行驶...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