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
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到改善工作作风,资中县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充分享受政策福利。
提升基层党员工作效率
在资中县板栗桠镇,几乎每一名基层党员手中都有一本学习笔记本。“我们把学习要点都记录好,以便以后查阅”镇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学习笔记本,每人还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要求每天自学1小时,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年写1篇学习体会,而且每个村支部,都建立有一套学习考核登记台账。
从强化学习提升思想意识,到抓制度建设,在党建工作中,板栗桠镇党委领导认为: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因此,该镇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出台了包含“从严管党常态化”、“活动阵地一体化”、“组织生活制度化”等在内的“五化”管理措施。
如今,在板栗桠镇,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肩上都担负的工作责任,促使该镇在经济发展、项目推进、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板栗桠镇,仅是资中县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缩影。目前,资中县在明确责任上,由县委、县级部门、乡镇三个层面的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开出党建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事项179项。
为了对责任清单进行动态管理,资中县建立党建例会制度,双月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党建例会、单月召开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员)党建例会,总结部署党建工作重点。截至今年4月底,共提出工作建议意见54条。
通过采取自己主动查、上级反馈点、群众普遍评的办法建立整改清单,建立整改销号制度,切实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截至目前,资中县发出整改清单66张,制定整改措施120余条,整改问题90余个,整改率达100%。
发展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盘活一个产业,村民致富才有依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资中县归德镇罗汉道村“第一书记”张波上任后的想法。
去年9月,张波被选派到罗汉道村工作。从致富能手到贫困村民,张波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要带领村民致富,就必须要规模发展村里的水果产业。
张波认为,大力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波通过争取县农林局支持,准备对100亩退耕还林地的老化核桃林进行品种改良,计划引进塔罗科晚熟血橙8号这个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逐步推广改良其余经济价值差的老化果树。
在张波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请来了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打算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采取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生态绿色水果品牌,提高水果品质,让农户增收。同时,张波还建起了村电商交易平台,实现了电商交易。
“既然来了,就要为村民搭建好致富的‘框架\’,让大家循着这条路往下走,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张波说。
资中县在开展以党建助力扶贫工作中,通过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议发展、组织做承诺“三讲一议一诺”活动,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克服群众“被扶贫”现象。
推行县领导结对挂联、机关单位结对帮村、机关干部结对帮户模式,严格选拔111名“第一书记”和12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到村工作。
结合实施“堡垒强化”、“人才支撑”、“培训提能”、“精准保障”等一系列计划,杜绝“走过场”,以党建推动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资中县严格执行党员发展重大事项报告、党员发展全程纪实、质量跟踪测评制度等,健全“优秀村民库”和“入党积极分子库”,将农业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纳入积极分子库,优化党员发展质量。
采取流动党员、务工人员、务工单位“三方推荐”方式培养发展对象,将优秀外出务工、经商创业青年培养成党员,将外出流动党员培养成致富创业能手和基层组织干部。近年来,资中县评选优秀流动党员12名。同时,在浙江、重庆等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建立流动党员思想教育月报制和组织工作季度通报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开展无职党员定岗设责、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活动,各基层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全县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义务活动和“心手相连、志愿资中”公益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闻推荐
“防洪防汛应急演练开始!”5月6日10时30分,随着内江星原电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一声令下,一场人与洪水暴雨搏斗的抢险场景在内江资铁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上演。进入主汛期后,作...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