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城有条状元街,资中县第三中学就坐落在这里。朱红色的校门上挂着古色古香的“资中三中”牌匾,门柱上镌刻着“赵庄叔朝夕勤勉成大器吾侪楷范,骆成骧春秋苦读跃龙门学子佳圭”的鎏金楹联。
这里最早是栖云书院旧址,而楹联出现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刚正不阿勇斗奸臣秦桧的南宋状元赵逵,另一个是一生倾力教育的清代四川籍状元骆成骧。
赵逵,字庄叔,号栖云,资州(古资中)人。赵逵参加宋高宗亲自组织的殿试,一举中了状元。之后,赵逵历任著作郎、起居郎、中书舍人等职。不仅如此,他还勤于写作,著有《栖云楼文集》等作品,其文笔优雅娴熟,似大文豪苏东坡。从政路上,赵逵性格刚毅、不附权奸,与陷害岳飞的奸相秦桧斗智斗勇,宋高宗曾称赞他“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1523年,家乡人为纪念这位清廉正直的南宋状元,遂在赵逵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今状元街)修建状元祠。1837年,资州州牧舒翼重教兴学,遂将状元祠改建为书院,以赵逵居住和学习过的栖云楼命名为栖云书院。
1883年,资州州牧高培谷和州学正包汝谐商议,决定扩建栖云书院。高培谷还主动拿出俸禄,并发动绅士捐钱,扩建后的栖云书院更名为艺风书院。
根据史料记载,清末的资州有书院达11所之多,仅州城内就有珠江书院、凤鸣书院、火烽书院、艺风书院等“四大书院”。
书院扩建后,高培谷新购经、史、子、集1.82万余卷供学生阅读,还不惜重金从成都聘请一大批文化精英到书院任教,致使州县学子云集,“文风甲川南”。
这期间,清代四川籍状元骆成骧也求学于此,并深得高培谷的器重和栽培。2004年出版的《骆状元诗文注》一书中记载,骆成骧在艺风书院读书时,高培谷曾请宋育仁专门为他辅导,还保送他到成都深造。
之后,书院先后更名为资中县乙种农业学校、资中县立职业学校、省二区农业实验学校、四川省资中师范学校。2000年后,资中师范学校转制为普通高中,才成为如今的资中县第三中学。
宋国英 本报记者 张啸 整理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