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晴空万里,甜城上空白云朵朵。资中县陈家镇桂家山村的一块坡地上,成片血橙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青果挂满枝头,在太阳照射下闪着油亮油亮的光。
驻桂家山村“第一书记”林冉高兴地说,这只是桂家山村的扶贫项目之一,随着多个扶贫项目的实施,桂家山村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黄正华 文/图
夯实基础,村貌换新颜
桂家山村距资中县城35公里,是内江市贫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扶贫户58户。去年9月,资中二中安保处主任林冉被派驻到桂家山村任“第一书记”。一纸调令,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林冉倍感压力。刚一到村,他就和村支书李华明一起走访农户进行摸底调查。
“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道路条件是制约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桂家山村来说,修路已成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摆在林冉面前的首要问题。说干就干,通过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资金以及村民的自筹资金共计480余万元,一条总长8公里的“村里路”终于成形,惠及了每一位村民。
桂家山村是一个散落在桂家山上的小村子,山区内的水利设施十分欠缺,村民用水也不方便。“我们原来吃水要走半里路,担着挑子来回走在山路,非常不方便,有时候遇到下雨,接回来的水都是泛黄的。”6组村民周萍回忆起当初的用水困难,禁不住摇头叹息。
为此,林冉积极与本单位取得联系,通过努力,为村民修建了一口饮水井,周边十余户村民吃上了干净的水,彻底告别了饮水难问题。
种养结合,脱贫有希望
基础设施改善后,寻找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使村庄尽快脱贫成了帮扶工作的关键。
桂家山村原先种植有晚熟塔罗科,但是种植面积不广,且村民发展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村支书李华明说,以前村里的道路不通,农户种植出来的大量成熟水果运不出去,外面的经销商也进不来,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现在路通了,村民的所有担心也解决了。在政府的帮助下,为村里58户贫困户发放血橙树苗共4356株,现在村里种植面积约580亩。同时,为顺利发展种植业,保证全村农业灌溉,通过政府出资和村民自筹资金,近3000米的引水渠也将于本月开始动工。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是如今桂家山村的一个亮点。记者与林冉、李华明一道来到村民向太贵家中。“今年的猪肉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吗?”林冉跟向太贵寒暄道。“可以可以。”向太贵笑着回应。原来,在现有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两人积极协调,帮助向太贵争取到19300元的圈舍补贴,实现了存栏量从几十到百的突破,年收入也从原先的几千块到现在的十来万。
在桂家山村3组周伟的家门口,色彩艳丽的紫荆花迎风绽放,一辆大货车和一辆面包车停放在院坝里,门前的圈舍内鸡鸭成群,兔笼里的兔子长势喜人,周伟的爱人蔡江波正在给家禽投食,一幅乡村劳作美景跃然眼前。
据村支书李华明介绍,受益于精准帮扶,村上的贫困户每人都领到了10只扶贫鸡苗,而向太贵和周伟小两口的自力更生致富之路成为村里模范典型,他们的成功坚定了村民发展养殖的决心。
因地制宜,谋划新产业
在林冉的朋友圈里记录着这么一段话:对我,这可能只是一个工作,但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希望。只为不愿看到那一张张失望的面孔,我会更加的努力,天亮继续加油!
现如今的桂家山村中,建档立卡扶贫户58户,共132个村民实现脱贫,今年桂家山村也将脱贫摘帽。谈到下一步构想,林冉说将在村上建立苎麻纺织作坊。在桂家山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为妇幼老弱,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林冉计划在村上发展苎麻种植,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将原材料加工成布匹,然后再销售给服装生产企业。“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向上面申报,等批复之后就可投入启动,如果发展顺利,就真正能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了。”林冉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记者包中强)8月8日,市城管执法局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传达贯彻省、市脱贫攻坚蹲点督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文学习了《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学习贯彻王东明同志有关脱贫攻坚指示精神的...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