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上南街轶事

来源:内江日报 2017-10-2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张津文/供图

内江城区的上南街,是一条文化底蕴厚重的古老街道。据《内江县志》记载,作为内江城的主要街道,上南街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全长525米,宽8米,沿街商铺林立。

笔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就读内江初一中(今内江六中初中部),3年的时间里,每天在上南街行走4趟,对其变迁有所了解。

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大洲中学(后为内江初一中)往南街(现中央路)走,全长约300米,宽约6米,是内江县城的主要街道之一。正南门(又名乐贤门)不远处是大洲中学,其原址是武庙(后来成为内江武馆),门口有一座牌坊,人称高氏父子进士牌坊。进士牌坊右侧为内江县城南镇小学(今市中区委所在地),紧邻内江县女中(今区委宿舍及附近),再下为国民党内江县警备司令部(解放后曾作为公安3l2部队驻地),再下为恵民宫一侧(原内江市人民电影院三道太平门),街口对过小街为船形仁爱楼(即罗斯福楼,1958年拆除);进士牌坊左侧为国民党内江县兵役局补训处,紧邻明清时代考棚(今军分区干休所)、禹王宫(曾为市粮食局)、阴家祠堂及何家祠堂(今市川剧团宿舍及居民楼)、华胜大剧院(今内江剧场)、基督教福音堂(今百货大楼-侧)。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拆除牌坊修建梅家山广场,连通了大洲中学去广场的道路,加宽了路面,形成了现在的上南街。

在这条街道上,历史最为悠久是内江县城进行童试的“考棚”(今军分区干休所)。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编撰的《内江县志》所载“历代进士名录”,内江有名有姓的进士,唐代2人,宋代60人,明代118人,清代55人,计286人。这些进士都是在这考棚中进行童试合格者,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的赵大洲、阴武卿等。考棚之门有横匾“考行察艺”“天开文运”,后操场门上有“腾蛟”“起凤”匾额,这些匾额均为县知事杨增辉的手笔。

说起杨增辉,还有一个故事:杨增辉接任内邑不久,听说县里有位名书家谢宝南,便登门恭请他为考棚题书匾额。当时,谢家经济较拮据,便提出要300个银元的润笔费。杨增辉碍于初上任,不便开支,酬金难以兑现,便向谢宝南表示了歉意,然后说:“谢先生,我想在此暂借你的书案试书一二匾额如何?”谢宝南想看看县太爷的书法水平,当即备好纸笔,待县太爷挥毫。没想到,杨增辉执笔在手,灵动自如,信笔任墨,奋笔疾书,一挥而就,自成体式,而几幅匾额字体各异。谢宝南自愧弗如,难掩羞惭。自此,谢宝南立志发奋,潜心苦练,书艺大进。尔后,谢宝南为本邑文庙、城隍庙、圣水寺等庙宇书写了不少牌匾,索书者众。

据曾在内江城南镇小学读书的陈万才、陈伯祥兄弟回忆,最使他们难忘的,是上南街内江县国民党兵役局补训处,这是训练壮丁的地方。瘦骨嶙峋的壮丁在此进行短训,准备为国民党打内战当炮灰。这些壮丁进行队列、跑步训练后,被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兵押往黃桷井沱江河边码头洗澡。如果有壮丁逃跑,被抓回后,将其吊在操场的木架示众,还被点燃的柏树桠枝薰(内江人读“qiu”),称之“薰腊肉”,受害者的惨叫声响彻四邻,他们在学校都听得到,有的逃跑壮丁活生生地被薰死在木架上。

上南街的起点是正南乐贤门,为成渝驿道必经之地。贵州人氏丁宝祯,同治末年任山东巡抚,为官正直,在大运河杀了专权的太监安德海,大快人心。光绪二年(1876),57岁的丁宝桢受到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接见,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任四川总督。丁宝祯溯长江经重庆过内江上成都赴任。到内江县城后,丁宝祯穿过高氏父子进士牌坊,走完南大官道,进入内江乐贤南门小驻。内江县知事王春荣为了隆重接待丁宝祯,在全县重金广聘厨师,但因责任重大,许多厨师却步。

河坝街糖市“太盛和”饭铺的掌门厨师曾四顺年方三十,年少气盛,向王知县毛遂自荐:“一切厨事由我安排,负责把丁总督接待好。”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王知县只好答应了。在为丁总督接风的宴席上, 曾四顺只上了三菜一汤,看到如此简便,王知县诚惶诚恐,而丁总督吃后却特别舒坦,对王知县说:“我是贵州人, 从小就知川味美,这次入川,途经十多个州县, 沿途的川味仔细品尝,以内江的味道最好, 非大鱼大肉可比也。”王知县大喜,重奖曾四顺。原来,这三菜一汤是“花生米爆炒肉丁”“白糖过油二心苕”“青菜尖冲菜”和“白萝卜豌豆尖汤”, 这席菜肴清爽味纯, “花生米爆炒肉丁”把花生米的香脆和肉丁的嫩鲜巧妙结合一起, 丁宝祯把一大盘都吃完了, 而“青菜尖冲菜”又去掉了他的一路风寒,“白糖过油二心苕”十分爽口,让他领略了甜城的风采。到成都后,他专聘曾四顺去自己的官邸主理厨事, 从此,“花生米爆炒肉丁”叫响全川。因丁宝祯为太子少保,此菜又是他宴请客人必上的当家菜,客人就把“花生米爆炒肉丁”改名叫“宫保肉丁”, 从此走红全国。后人将肉丁改为鸡肉丁,又叫“宫保鸡丁”,成为全世界川菜馆的主打菜。

从南大官道进入正南乐贤门名人有很多,如端方和蔡锷。

身任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的端方,于1911年9月15日率湖北新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全标(团)及三十二标之第一营(缺两队)官佐约二千兵力起程武汉,分前、中、后三路,溯江而上,入川查办保路运动。1911年10月26日晚6时,端方带着官兵和十八匹驮银子、辎重、行李的骡马,以及四五乘大轿组成的庞大队伍,从牌楼坝、南门入城。整个晚上,内江街道灯火通明,沿街横挂欢迎彩标。湖北新军的官兵身着黑色军装,大盖帽下拖着长长的辫子,裹着黄色绑腿,脚蹬黄羊皮的欧式皮鞋。端方坐在轿内,强作镇静,在知县等人的拥簇下进入内江城。随后,端方一行抵达资州(现资中县),11月27日,端方在资州天后宫被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斩首。

1916年7月6日,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四川省长,于7月中旬经内江赴成都上任。内江教育界著名人士官简贤那时正在读小学,他目睹了当时内江人民欢迎蔡锷将军的盛况:当天上午,县府和法团官员齐集大南门外武庙前(现内江六中初中部),带领民众在沿街修造的石坊下站立恭迎。蔡锷将军名头大、仪仗盛,乘坐大轿,前后各列队八匹战马,骑在马上的卫士身姿俊朗,前面的手提驳壳枪,后面的肩扛红缨枪。抵达牌坊时,县知事迎上去,团差(工友)王洪兴高呼:“内江知事何宏济及法团机关恭迎大帅!” 蔡锷将军在轿内欠身回礼,因患喉疾,他只能挥手致意,并示意不要鸣放鞭炮,免惊战马。

笔者在上南街念初中时,最难忘的是校园司号声。现在学校作息时间由各种电铃声指令,五十多年前,内江一些学校的作息时间由司号声指令。当时的城南镇小学均由司号声指令作息,每天清晨“哒哒滴哒、滴滴哒哒、哒哒滴哒滴哒哒”的起床号声深远而嘹亮,迎着朝阳,吹破了黑夜的沉静,把同学们在睡梦中惊醒。同学们洗漱完毕,又传来出操号、收操号、早自习号、就餐号、上下课号、休息号、紧急集合号、午睡号、晚点名号、熄灯号……每一天,全校师生在十多种号声中过着紧张、快乐和极富节奏的校园生活。五十多年过去了,那嘹亮的号声仍在我耳边回荡。

1951年到1952年,政府分两次修建梅家山广场,拆去城南乐贤门和高氏父子进士牌坊回填广场,上南街就延伸到人民广场,形成了现有的上南街道。现复兴巷残存的城墙,就是正南门乐贤门城墙的延伸。

本文参考文献:《内江县志》《史索内江》《内江市市中区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

新闻推荐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资中县教育扶贫取得实效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为切实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县城乡适龄儿童入学全覆盖、贫困学生受助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资中县多举措助推教育扶贫取得实效。适龄儿童入...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南街轶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