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在谨慎中闻到一丝复苏的味道"

来源:柳州日报 2016-02-19 09:12   https://www.yybnet.net/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一些结构性矛盾不可避免地通过银行资产结构和质量反映出来。

“我们不宜低估2016年的困难和挑战”,站在2016年初看经济,银行家们心情复杂—— —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经济环境的改变必将促进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力度较大的适应性调整。受访银行家们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但从开年经济形势的银行端看,严峻中藏有一息暖意。

“银行业有一个‘开门红 ’的说法,从每年12月底启动到次年一季度末,为确保有一个好的开局,银行在这段时期都会准备大项目\‘打头阵 ’。但今年1月测算下来,在不超过120亿元的信贷投放中,小微消费零售与大企业大项目的信贷投放比例是\‘对半开 ’,大项目对依赖表内贷款业务支撑在下降,经我行测算,消费信贷方面利差较大 、较稳定。

今年1月以来,整个银行市场信贷投放超出预期,我们今年开局投放也更积极一些。”南京银行副行长束行农说:“从信贷投放来看,在谨慎中我们慢慢闻到一丝复苏的味道,信心在逐步恢复。”束行农说,但实体经济回升还有一个过程。

长期专注小微企业贷款的泰隆银行,也表示开局良好。泰隆今年提出“巩固小 、突出微”口号,服务进一步下沉,聚焦贷款额50万元以内的小商小贩等普惠群体。据泰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徐耀测算,今年其在上海的小微贷款有望逆势增长30%。

“船小好调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转型早 、转彻底的银行普遍表示乐观,但一些依赖粗放式扩张 、过度依赖息差 、高度同质化的银行,面临巨大的贷款挤出压力;部分商业银行的“规模情结”“速度情结”仍难以割舍。

整体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恶化。

来自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5年国内商业银行整体情况低于预期,行业净利润增速约为1.8%,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大概率增长1%,营收增长较2015年进一步放缓。

不少银行家表示,目前实体经济去产能 、去库存刚刚开始,存量债务对银行来说占比很大,在出清过程中对银行冲击到底有多大,大家还不敢盲目乐观。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当前支持银行过往发展的各项红利开始逐渐消失,对银行的要素效率提升 、去产能 、降成本 、补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战。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说,2015年“实体经济受寒 、商业银行感冒”,信贷投放“357”效应(即信贷大投放后,三年出现不良 、五年风险爆发 、七年大量损失) 、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放开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银行盈利明显承压。2016年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不小,利润增长困难较多,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较重。

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下降2.6个百分点;65.2%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上升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年》则显示,72.1%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L形”的判断已逐步成为银行家主流认识。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不破不立”的转型关口,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经济增速换挡的背后是新旧动力转换,之前倚仗的旧动力日渐式微但占比仍然较大,新动力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且占比较小,动力转换任重道远。

“经济‘L形 ’,大家都在观望拐点。”束行农说,近几年银行业面临寒冬,特别是去年开始,银行盈利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这是商业银行没有重视到这种结构对应这种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如果未来仍以间接融资作为业务发展模式,以利差作为利润重点,银行背的包袱就会越来越重。

“经济‘L形 ’何时迎来拐点,取决于改革转型和结构调整进展,这是一场改革和风险的赛跑。”银行家们坦言,过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银行经营模式渐趋式微,2016年总体上仍属筑底期,要两到三年才可能走出低迷。但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孕育,而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只要宏观调控措施得当,牢牢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一定会稳中向好。”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说,宏观经济环境新形势和去产能过程正在倒逼市场参与者加大创新的投入和技术的提升,推动产业和产能的升级换代;尽管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低于GDP增速,但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加速调整,新的工业增长点正在形成;增长动能从投资向消费转变,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具有更强的纳税和就业创造能力。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条款规定须精细监管不能有盲区

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以来,不少代表针对慈善监管、法规细化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可慈善法将为全面小康“大愿景”带来的积极正面作用,同时也就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谨慎中闻到一丝复苏的味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