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贸易新形势,该区及时把握政策动向,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在境外举办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重点外贸企业开启贸易新模式、创造贸易新亮点、开拓贸易新市场,加快推动全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10月份,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730万美元、增长37.24%。其中外贸出口3581万美元、增长43.78%,进出口总额及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3位和第4位。
11月22日,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的会议室一派祥和景象,4家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加工项目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累计高达2.5亿元。截止今年11月底,黄山区新签重点项目43个,协议资金120.5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0.84亿元,新签项目开工30个、开工率近70%。
黄山区用足用好“两个市场”,广泛吸纳区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金球耐磨公司是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多年投产重点企业,公司积极为上下游企业落户该区牵线搭桥,现有三家企业落户投产。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便捷周到的服务,在招商过程中形成了磁场。该区围绕开放领域、开放层次、开放主体等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不断加强对外合作,组织实施了政府提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提速推进年、优化环境发展年、发展质量提升年等支持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和全程代办、联合审批机制,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在大力优化开放发展环境中深化改革、优化金融生态,不断营造好良好的法治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黄山区突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与区外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随着池黄高铁、芜黄高速的开工建设,该区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将日趋完善,与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经济带的时空距离将大幅拉近,必将在迎接辐射和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获取更多发展动能。
推进要素整合打造发展平台
黄山区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创业创新集聚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自开发区设立以来,实施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推进年”等系列举措,编制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建设绿色食品、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园。截止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落户项目113个,投产企业77户(三大主导产业占投产企业60%),其中规上企业30户、亿元企业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4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各主板上市企业11家,2018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正式成为省级开发区。
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将对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能力,推动创新要素资源整合,为企业创新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撑。2019年,拟建设道路、供电等一批项目,建设20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谋划共建院士专家(黄山)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推动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探索推行多规合一和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和开发区“区域评价”制度,不断激发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突出招商引资推动外贸发展
黄山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1号工程来抓,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突出产业对接、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杭州都市圈,深入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大力开展商会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精准招商活动。2016年以来,联合利华立顿茶叶生产基地、康美医药大健康产业等近百个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北京城建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耀利水上设施等一大批重点招商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在今年上半年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中国至德(黄山)环保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黄山仙源古城文旅小镇、黄山米圣现代农业综合体等15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106.2亿元。截止今年11月底,该区广泛对接中青城投、中国航天研究院、上海光明集团、南京金浦、创能集团等30余家重大企业集团,新签天津科技孵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
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也吸引了本土外出能人回乡创业,推动“凤还巢”企业发展壮大。黄山亿利工贸公司董事长余锦东把与他人合伙创办的温州市肯钛那封条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太平经济开发区。黄山兆能实业有限公司也是由本土能人黄金火将在外地创办的企业回迁,注册资金5000万元,产品销往欧洲、美国、加拿大。黄山鼎瑞新实业有限公司也是能人回乡创业的一个缩影,公司安全防护装备等各种产品出口至欧美、南美、亚洲、澳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来,黄山区针对贸易新形势,及时把握政策动向,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在境外举办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重点外贸企业开启贸易新模式、创造贸易新亮点、开拓贸易新市场,加快推动全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730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58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及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3位和第4位。
乡村来了“洋专家”
“今年,在省里专家们的指导下,我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成功了,菜籽油卖出了20元一斤的高价,比市场价高出一倍还供不应求,我打心里感谢他们”。黄山区良富家庭农场的老魏喜笑颜开地说道。
老魏的良富家庭农场位于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口镇境内,今年共发展了高产水稻1300多亩、中油杂19号等十几个新品种的油菜试验种植、稻鱼共生示范基地70亩等产业。2018年,在人社部专家服务团、安徽省农业大学、省农科学院等多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全部喜获丰收。
良富家庭农场只是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农业的一个缩影。为提高农业种植科技性,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吸引农业专家,构建多个农业科技平台,用智力支持不断拓宽农民种植致富路。
2016年,环保部南京环科与黄山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示范区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研究示范基地,重点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监测和减排、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研究。目前,该基地已建成1000平方米重点实验室1处、实验基地160亩、购置设备1200余万元。为示范区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除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示范基地外,示范区内还有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和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地,三大平台积极引才引智,借助海内外专家、高校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广泛服务于园区企业、三镇九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
“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已组建茶叶、水产、笋竹、水稻、蔬菜、花卉、经果林、休闲农业等8个产业联盟团队,为农民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服务,农民常常高兴称他们为‘洋专家’。”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示范区共组织省内外40多名专家到黄山区开展专题讲座12场次、现场指导24场次,建立了再生稻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稻田养鱼技术示范、太平猴魁茶加工生产线技术研发等试验示范基地7处。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小镇展现“国际范”
已入冬,走进黄山区谭家桥镇,依然层林尽染,秋韵味浓。东黄山度假区的城堡酒店,矗立在山林之中,建筑外表洋溢的西方元素,被绿水青山掩映,自成一派国际小镇风格。
站在大众旅游全面兴起、全域旅游迅猛发展的重要关口,黄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东黄山国际小镇的决策,致力于将黄山风景区世界品牌与黄山东大门谭家桥镇资源优势相融合,高标准设计、高要求招商、高品质建设,努力将小镇打造成与瑞士少女峰因特拉肯小镇、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班芙小镇相媲美的国际一流小镇。东黄山国际小镇项目概念规划18.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倾力打造“一生之城、多彩之城、国际慢城”。
发展号角吹响,建设蒸蒸日上。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工程谭家桥南路至桐墩路项目初步设计、河道整治项目、谭家桥客运中心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先后获批。当前,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建设破土动工,芜黄高速谭家桥段建设快速推进,集旅游集散、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东黄山国际小镇美好蓝图渐渐落地生根。
作为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主体之一的谭家桥知青小镇建设也在快马加鞭进行中,作为首批市级特色小镇,该知青小镇突出知青文化与海派气息的旅游特色,近年来连续举办箬岭古道徒步邀请赛、UTFT斐越国际越野跑巡回赛、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知青小镇文化内涵,焕发生机与活力。
近些年来,太平湖风景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发展特色,推进区域内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市率先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元、体育服务便捷、建设空间集约,发展富有活力、人文充满魅力、生态健康宜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小镇建设以来,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休闲运动产业新业态,先后成功举办铁人三项国际精英赛、全国公开水域游泳系列赛、全国城市俱乐部筏钓巡回赛、中国(黄山)宝马摩车主联谊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尤其是连续5年举办的黄山太平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吸引了40多个国家近千名铁人到来,体验到了被誉为中国“最美、最虐、最酷”的赛道魅力。太平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正朝着发展富有活力、人文充满魅力、生态健康宜居的“休闲运动基地、旅游度假天堂”的目标奋力迈进。
新闻推荐
回顾2018年,全球市场波动性上升,美股波动也较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标普500、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