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刘明礼
欧债危机爆发后,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一直扮演着欧洲经济引擎的角色。但今年1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德国GDP仅增长0.6%,大幅低于2018年的1.5%和2017年的2.5%,是近六年来最低水平。其实,德国经济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经显露疲态,2018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二季度还出现过GDP的环比负增长,虽然躲过了“技术性衰退”,但经济的下行趋势已经形成,显示出德国经济的难题已经开始制约增长。
从内部看,德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不如从前;从外部看,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德国也不利;从总体看,德国经济下滑虽然态势明显,但还没有达到危机的程度。
欧债危机爆发后,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一直扮演着欧洲经济引擎的角色。但今年1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德国GDP仅增长0.6%,大幅低于2018年的1.5%和2017年的2.5%,是近六年来最低水平。
何以如此?
从内部看,德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不如从前。德国制造业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很强的竞争优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总理施罗德执政时期推行的结构性改革,控制了企业成本,激励了创新的积极性。但现在近20年过去,德国经济在享受这些改革红利的同时,在进一步推进改革方面却鲜有新举措。这对于德国来讲,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德国经济的下行,也突出表现在过去德国引以为荣的制造业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德国的制造业产出萎缩了3.6%。以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汽车业为例,这一产业正在经历新的变化,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更多使用电动汽车将是未来大趋势。但在这方面,德国的竞争优势远没有传统的汽油、柴油车明显,甚至面临新兴国家的竞争。而且,未来生产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工人更少,而熟练技术工人一直是德国就业的主力军,这将对就业形成压力。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泽集团认为,2022年底前,其雇用的人数将减少2000人。同时对于其他一些新兴产业,比如数字经济,相比于中国和美国,德国似乎反应较慢,没能够在这一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也显示出德国在创新方面体制机制存在不足。面对变化的世界,德国需要作出有力的调整以保持优势。但从决策层面看,当前执政的两党支持率都面临大幅下滑,总理默克尔已经表示不再谋求连任,在2021年大选到来前,现任政府似乎难以集中精力制定和出台着眼长远的政策措施。
从外部看,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德国也不利。德国是贸易大国,其贸易量仅次于中美两大经济体,对外部市场依赖严重。在特朗普上任后,全球自由贸易遭遇了严峻挑战,德国作为贸易大国和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2019年,德国出口仅增长0.9%,对经济的贡献度远不如从前。展望未来,德国出口的压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缓解。在德国,已经出现担忧,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后,可能会将矛头对准欧洲,尤其是德国,未来美欧贸易战的风险在上升。同时从欧洲内部看,英国虽然在1月底正式离开欧盟,但相关的经济不确定性却没有明显减少,欧盟与英国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双边经贸关系谈判,时间非常紧促,如届时无法完成谈判,仍然存在无序脱欧的风险,作为贸易大国和英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关不确定性也将困扰德国。
从总体看,德国经济下滑虽然态势明显,但还没有达到危机的程度,失业率仍然保持在3.1%的低点。短期看,德国政府仍然有较为丰富的调节经济的手段:从财政政策上看,德国连年财政盈余,拥有较大的财政刺激空间;从货币政策上看,欧洲央行去年降息并重新启动了资产购买计划,利率保持在低水平。所以,面临明显的经济下滑,德国政府能够保持淡定从容。但从德国经济基本面看,改革已经不再仅仅是欧洲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德国也需要严肃面对,不能继续“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外部的世界依然不确定,而且并非德国所能决定,高歌猛进的全球化似难再继续,德国也需要有所准备。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失速对整个欧洲的负面影响,也值得关注。
新闻推荐
■股市鸡汤■陈立峰医药行业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方向,没有之一。这是因为在医药这个行业里,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多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