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是容县苏氏古民居群与平潭大屋。
在容县杨梅镇政府对面的新塘村有一处至今还保留得较为完好的古民居群,这就是新塘苏氏大屋,这里还居住着苏氏的后裔。
新塘苏氏大屋群修建在梅江河畔的新塘坡上,坐北向南,一字排开,共八间,每间大屋都有堂号。自东向西分别叫维兴堂、五福堂、永乐堂、百龙堂、仲龙堂、思永堂、守正堂,其中百龙堂与仲龙堂之间是苏氏祠堂。祠堂门前有一池塘,也叫聚财池,除了风水及观赏方面的讲究外,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作消防之用。
据介绍,苏氏十三世祖苏有海于清朝顺治年间从广东茂名艾大坡来容县经商,并将父母骨灰葬于杨梅新坡,从始定居于杨梅新塘。苏有海生有三子,分别是秩中、睿中、信中。后长房迁至杨梅妙杨村文题,三房迁至石寨平梨;只二房睿中留在新塘。睿中有四子,四子各建大屋,即维兴堂、永乐堂、永新堂、五福堂。永新堂又分出百龙堂、仲龙堂、思永堂。
苏氏大屋群多建于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为清一色青砖灰瓦,每一间都是三座进深,座与座之间有天井,左右两边是厢房,中厅墙壁有壁画、走廊的梁廓有雕花,屋顶属硬山顶,有的建有马头墙,均有鸟纹饰雕花。现在大屋里尚有人居住,有的大屋被拆了,在原址改建成水泥楼,但正门都保留着。各间大屋的堂号都很少挂出,但他们在贴门联时一直沿用堂号。民国将领苏祖馨、曾任国民政府广西省财政厅长的苏砚农即出生在此。
很可惜的是苏氏八座大屋有些部分被拆掉,建起了数座水泥楼房,夹杂在古色古香的大屋群里,显得不伦不类的了。
相比起苏氏古民居来说,相隔不到20公里的容县黎村的平潭大屋,就令人扼腕叹息了。
平潭大屋座落在黎村镇平洛村,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9千多平方米,大小208间房室,而且在后山顶上也建有十多间坚不可摧的堡垒房屋,工程之大在广西实为罕见。
相传平潭大屋前有7个土包,形成“七星伴月”之势,只是现在几个土包早已夷为平地,化为水田。
据介绍,黄玉忠清朝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为山东省即任知县。其父黄金韶是道光三十七年丁未科进士,初任江苏常熟县令,后升海洲直隶州知州,通州隶州牧,因对洪杨作战有功,又获皇上赏“花翎道”衔。同治3年起任苏州知府。黄玉忠祖叔黄鹏奋(黄玉忠祖父黄鹏张),清道光十六年丙申科进士,任广东省镇平县令,澄迈县令。父子公孙三进士,名噪一时。另外加上族上还有五举人:黄金荃、黄金衔、黄玉年、黄玉桓、黄玉梁。其中黄玉梁就是曾出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黄玉忠有子七人,其中三个留学,长子黄绍侃是容县师范、容县中学的创始人之一。平潭大屋即是黄玉忠给后人留下的。
整座大屋为城堡式结构,高墙大院,城墙上有巡回过道,与四角炮楼连通。宅内道路错综复杂,外人进去后,往往找不到出路。解放初期,曾有一只老虎误闯入大宅,被关在后花园无法逃逸而被民兵射死,后在黎村政府前展览示众而轰动一时。
平潭大屋除了在周围墙头设跑马道外,四角都有炮楼,高大的院墙上密布着射击枪眼。黄玉忠是当时容县首富,他的田地遍布绣江两岸及广东信宜几个地区。官大财粗,自然对守家护院格外重视。
遗憾的是,现在的平潭大屋,给人一种凄凉、破败的感觉。大屋的许多屋顶都坍塌了,庭院甚至堂屋里都长着茂密的杂草灌木。大屋的格局以及里面的许多装饰还能看出当年的豪华,一张堂屋里的木花格,就有十几个平方米面积大小,让一些古家具藏家垂涎不已。但这些装饰由于被雨水所侵袭,大多已经朽坏,实在令人心痛。
曾经的繁华,恍如过眼云烟。繁华到荒芜,只不过区区百年。容县的黄绍竑别墅、黄旭初别墅等近代建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妥善对待,只是像这样难得的古宅还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修缮,作为后人,我们没有一点点的责任吗?
本报记者蒋 勤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谢彩文3月14-15日,载着横县菜农麻广林深情厚谊的15万公斤“爱心莴笋”,经过10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运抵云南省富宁、广南两个干旱重灾县。两县各部门联动,加班加点,多路分发,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