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彩文
3月14-15日,载着横县菜农麻广林深情厚谊的15万公斤“爱心莴笋”,经过10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运抵云南省富宁、广南两个干旱重灾县。两县各部门联动,加班加点,多路分发,当天连夜把所有莴笋分送到灾民手中。
17日,两大卡车共6万公斤“爱心莴笋”又分别运送到桂西东兰、巴马两个干旱重灾县(自治县),两县有关方面及时将这些蔬菜送到最需要的各乡村学校,让学生们吃上新鲜蔬菜。
莴笋送到云南省富宁县木央镇木兄坪村卸车时,地上散落了不少莴笋叶子,领到莴笋的当地村民都舍不得走,纷纷把散落地上的叶子捡回来。
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干旱太严重了,最近的取水点要走18公里山路,最远的要走23公里。因为没有水,别说种蔬菜,许多村民连牛、猪等都卖了。已经有村民上山挖野菜,有些村民天天吃腌咸菜,还有的用白糖水泡饭吃,或是用盐水泡饭吃。听说广西有“爱心莴笋”要运来,苗胞们天不亮就背着背篓赶来排队等候。
当地从来没种过莴笋,苗胞们大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特别的蔬菜。
麻广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先是在家种田,后来出去务工,再后来做过包工头、开过小厂子、贩运过果蔬,最后又返乡搞规模种植蔬菜。麻广林曾经在云南生活过,知道那边种菜很难,一遇到干旱,蔬菜基本上靠外来供给。他从电视上看到云南干旱特别厉害,到处用马车拉水,连人的生活都不够应付,更不用说种菜了,于是就想到从自己种的600亩蔬菜中,拿出100亩来帮助灾民。他觉得捐菜比较实在,又快又直接,一两天时间灾民就能吃得上。妻子、儿子都是善良人,对他的想法十分支持。
怎样把100亩蔬菜尽快采摘下来,尽快运到千里之外的灾区?麻广林一家人有爱心,却缺乏劳动力和运输工具。天天都看南国早报的麻广林,熟悉报料热线,于是打电话向南国早报求助。
南国早报立即运用媒体的强大力量,3月11日在报上和广西新闻网征集100名“摘菜网友”,当天就有200多人报名到横县采摘“爱心莴笋”。
3月12日,南国早报刊登一则短短200字的倡议书,倡议大家捐款资助,为“爱心莴笋”千里送灾区筹集运输包装费用。当天就筹集到各界捐款近10万元。
13日,500多名爱心读者、爱心网友自驾车100多公里,从首府南宁来到横县校椅镇三清村,冒雨采摘“爱心莴笋”,其中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活跃的身影,就像菜地里盛开的灿烂鲜花。当天从上午9时劳动到下午4时,共采摘完50多亩莴笋。
14日晚10时30分,首批“爱心莴笋”不远千里运到云南省富宁县归朝镇。
给云南捐菜的心愿完成后,麻广林又关注广西的灾情。他从媒体知道东兰、巴马的旱情相当严重,就又帮家乡同胞一把。
新闻推荐
山环水抱的横县,因为清香淡雅的茉莉花名闻遐迩,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部湾腹地。改革开放的浪潮,科学发展的春风,让横县人奋发图强,勤劳智慧的117万横县人民在3464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凭着一股实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