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平(右二)带领群众正在生产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营养钵。“生态产业农展翅,绿色银行富生根”,这是一位乡土诗人看了查平创办的生态产业基地后发出的感慨。
8月13日,记者来到该基地采访。这天早晨7:30,新丰村上马组51岁的叶来荣、查香梅夫妇早早地吃完早饭,双双来到离家不远的丰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态产业基地油茶苗圃内上班,夫妻俩一个在苗圃清除杂草,一个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加工油茶营养钵。
年前,夫妻俩一直在浙江打工,年均工资不到两万元。今年3月,经人介绍来到苗圃上班,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能有3600元。叶来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上班就是好,既能照顾到80岁的老父亲,工资也翻了番,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们当然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像叶来荣夫妇一样,有20多对原先在外务工夫妻对,纷纷来到丰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态产业基地上班,成了生态产业工人。
查平创办的生态产业基地,坐落在徐桥镇生态产业集聚区内。从2004年开始,查平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在新丰村两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投入40多万元,承包开发了了120亩荒山,采取“猪——果——沼”模式循环发展生态种养业,并带动了周边养殖业发展,有的农户因此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后来,他又自筹资金80多万元,承租了周边近200亩荒山,逐渐走上了种植油桃、香樟、桂花、油茶等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了“春风着意苗昂首,夏雨随心果挂枝”的绿色家园,他因此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示范户”和“双培双带示范户”。
有山皆绿化,无处不黄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查平的公司入住了生态产业集聚区内,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更大了,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了解果木市场行情,开辟网上销售“绿色通道”。在县、镇、村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初,查平夫妇倾历年创业的所有盈余,新添置了5台轻基质无纺布容器,增加了“红叶石楠”、紫薇等林业种植品种,改过去人工装制黑色塑料钵,为环保、低碳轻基质无纺布容器钵,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仅“红叶石楠”就接到省内外订单达400万株。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油茶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年嫁接、圃育茶苗400多万株,年产值突破700万元,已经成为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油茶区域性示范基地、省林业厅油茶种质资源集聚区和全省优质油茶育苗基地、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周边发展油茶达1000多亩。
目前,在绕该基地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育苗、嫁接、有机肥供应、销售运输等生态产业链,从事油茶等生态产业的产业工人达300多人,年人均收入突破15000元。查平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的发展背后,是党的惠农政策的英明,是县、镇、村各级组织关心、支持的结果。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新党员就应该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发展、为乡亲发家带好头”。
新闻推荐
2月15日,城西乡树林村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该村金龙组的村民龚银中却早就在自家的养鸡场忙活开了。他边给鸡场消毒边笑盈盈地说:“今年真是开门红啊!正月初四到初六,南昌、九江、湖北等地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