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0岁韦王华家住江塘乡龙山村,2006年下半年,在上海打拼几年的他,携妻儿来到邻村五星村投资13万元钱,创办了服装加工厂,专门做福建的外贸订单。他坚持诚信经营,他外放的20台平车,没有要乡亲们投入一分钱,乡亲们也放心地把成衣交给他。“就是在家里加工,她们一个人一年也能挣上万把元钱。”韦王华欣喜地告诉我们,自己厂里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年创收达20多万元。
村文书周端瑞说,我们把这种创业形式总结为“1+N灵活创业模式”,既“市场+作坊业主+订单大户+产业工人”,是传统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升级。村两委因势利导,在全村推广这种模式。像韦王华这样领办、创办企业的,占五星村工商业主的40%以上,每年带动当地和周边村民灵活就业近2000人次。
为了优化村里创业就业环境,村两委专门成立了促进充分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争取建设、供电、交通等部门支持,多方筹资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对中心街道进行电压增容,解决了企业发展“用电难”问题;38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打造了“30分钟就近上班圈”,方便村民就近就业。为了解决村里数百名“留守幼儿”问题,让创业、就业人员后顾无忧,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在不增加村民一分负担的前提下,采取土地置换方式,鼓励村民石庆民投资80万元兴办了“五星幼儿园”。幼儿入园达164人。幼儿园有专车接送小孩,安排了责任老师护送,娱乐活动多彩,与城里的幼儿园毫不逊色。“在家门口上班嘛,就图个不丢老人、不丢小孩、不丢庄稼、不丢钱财,这样才安心、放心、舒心。”在瑾琪服装加工厂上班的38岁的方银华说出了“两栖上班族”的心声。县里及时总结了五星村“1+N”模式,各部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累计筹资900多万元,建立了幼儿园、托儿所及敬老院60多所,55个充分就业村全部实现了交通、饮水、电力、电视、电话“五通”。
新闻推荐
去年11月份以来,花凉亭派出所几次接到村民报警,反映晋熙镇梅河村村民陈某因患精神病,随身携带一把砍刀四处游荡,给当地社会治安造成极大隐患。 针对以上情况,该所迅速采取行动,与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