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开学之际,语文教材的改革都会引起热议。今年也不例外,引发较大争议的是各地的新版语文教科书删除了一批经典文章,如《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药》、《雷雨》、《背影》等。对于读着这些经典篇目走过来的人而言,心中的那份不舍情感不言而喻。
学生们学习语文,是培养表达、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人文精神,尤其是那些经典篇目,对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影响。小学读《狼来了》,知道做人要诚实,读《狐假虎威》,告诫我们不要仗势欺人,等等。这些经典故事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道理,鲜活地印刻在脑海里,至今不能忘怀。很多人正是通过阅读这些课文,从小打下了人生懂事明理的基础。
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蹒跚过铁道,吃力爬月台的背影,读后令人心酸流泪,也让很多人与父亲的心贴得更近了;鲁迅的《阿Q正传》、《药》,更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文章。这些课文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记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不可否认,替换上来的新课文也都是名篇佳作,问题是它们能否像经典那样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养料”,毕竟,它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待检验。
语文教材“换血”实属正常现象,但一下子删除这么多经典文章,值得商榷。
新闻推荐
朱铭艺在安装彩钢防护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即使请有工人,朱铭艺也习惯亲力亲为。1993年,刚从职高毕业的藤县青年朱铭艺不到20岁,他成为了“广东打工族”中的一员。然而,因为善于观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