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莲老人给儿媳擦背。80岁,本应衣食无忧,尽享天伦之乐,可晋熙镇的陈小莲老婆婆,拖着病体, 16年来精心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儿媳,用她一颗温暖的心演绎着人间母爱传奇,其眷眷亲情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46岁的儿媳黄早荣趴伏在一阵木架床上, 80岁的婆婆陈小莲手里拿着一条热毛巾,正在给儿媳擦拭后背……夕阳西下,婆媳俩的笑声荡漾在低矮小院里——这是记者日前在晋熙镇天灯街41号看到的一幕动人情景。媳妇沉疴缠身,丧失劳动力,多年病魔缠身的婆婆毫不嫌弃,16年如一日,以博大的母爱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儿媳,个中滋味常人难以体味,或许我们听过很多好媳妇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好婆婆的故事,感受一个好婆婆的善良和艰辛。
■厄运来,婆婆毅然挑重担
1986年,陈小莲家迎来了22岁的二儿媳黄早荣。出事前的日子里,小两口做点小生意,陈小莲帮着照料孙子,虽说不上宽裕,但全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甜美而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5月17日清晨,儿媳黄早荣在去怀宁石牌做辣椒生意的路上,突然,载人的三轮车翻进了一条深沟里,黄早荣住进了县医院后转入安医。由于当时医疗技术有限耽误了最佳治疗期,花了四五万块钱,没能治好病,出院后回到家中,黄早荣突然抽泣起来,陈小莲伏到儿媳耳边轻轻问:“早荣,哪儿不舒服?”她边问边把手伸进被窝里……原来,儿媳黄早荣大小便失禁。“荣儿,没事儿,咱换换不就行了!”老人的话让儿媳心里很是热乎。经抢救黄早荣虽然保住了生命,却落下了齐胸口以下瘫痪的后遗症。1996年黄早荣想到自己病情,主动要求与丈夫离婚。离婚后,二儿子光手出家,生活一直过得很拮据。为了让离婚的儿媳留下来,并减轻儿媳的痛苦和负担,本该享受清福,颐养天年的陈小莲婆婆毅然当起媳妇的全职“保姆”,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病中儿媳的重任,而这一照顾就是16年。 16年来,陈小莲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肥大、胃溃疡,常年药不能离身,却日日夜夜守护在儿媳身边,与离婚的儿媳相依为命,相依相偎,从没有离开过家一步,连离家路不远的女儿家也都没去过,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带着一身病全心照料儿媳。
■爱相随,可怜老人一片心
为了让黄早荣躺着舒服些,陈小莲为儿媳特地做起了按摩工,经常给黄早荣按摩身子,给她擦拭身体,一天要翻转三回身子。在照顾儿媳的16年间,按时喂饭吃药、换褥子和尿布、洗脸梳头成了黄早荣每天要做的常事。有时,用双手为儿媳接粪便,从不嫌脏。由于每天都要更换数次,16年里,不知多少次,刚给儿媳收拾完屎尿,洗完手端起饭碗吃饭,可没吃几口就看见儿媳在床榻上拱动,接着发出难受的声音,于是,她放下饭碗掀开被子一看,儿媳又把大便弄得哪儿都是。再次收拾完,老人已经无心吃饭,一个人独坐在门口满眼泪水。当记者问及老人为什么这么做,老人说,没想别的,就是想到儿媳太可怜了,儿媳也是为了这个家才落到这个地步的呀。
冬天躺在床榻上冷了,婆婆就给黄早荣按按棉被,为了给媳妇取暖,她还将自己的热水袋给儿媳妇暖和脚或身;夏天天气炎热,陈小莲就坐在儿媳妇的木床旁边,手拿扇子为儿媳降温避暑、驱蚊赶蝇。
■家虽贫,但却充满慈母爱
为了给儿媳解闷儿,陈小莲叫来街坊邻居陪儿媳讲讲故事,就这样为儿媳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可瘫痪导致儿媳病情不见好转,一只手不能动,一天比一天瘦下去,肌肉一天比一天萎缩。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现在,婆媳俩仅靠政府低保生活,度日如年,相依相偎,艰难地生活。
寒冷的北风吹着她满头的白发,冬日的阳光照着她佝偻的背影,步履蹒跚,腰弯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她那用爱撑起的坚强。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她们的不幸和善良给予她应有的眷顾,去年,陈小莲的大儿子中风,小儿子开车去江西途中遭遇车祸致残,由于给大儿子、小儿子治病,家里的日子十分清苦,无力照顾老人,但陈小莲对儿媳的关爱却从没有因为生活拮据而有丝毫减少,每当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老人总是要留给儿媳吃。在大儿子和小儿子住院的那段日子,陈小莲一边担心儿子的病情,一边精心照料着病床上的儿媳。婆婆在人们面前总是夸儿媳妇过去勤劳、贤慧,人又漂亮,从来不埋怨久卧在床的儿媳半句。不知多少次,婆婆在照料儿媳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一下子瘫软在地上,高血压和心脏病发了。幸亏她当时没有栽倒,就是自己生病了,也要扶墙摸壁给儿媳妇做饭擦身子。
提起陈小莲,今年76岁的邻居曹景平老人说:“别人家是婆婆年纪大了,儿子、儿媳来照顾,她却反过来精心照顾儿媳妇,真是有良心的人啊!”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陈小莲却成了久病床前的好婆婆,这份感情深深刻印在媳妇黄早荣的心上。她说:“可我年纪轻轻就一直瘫痪在了床上,什么事都要靠婆婆,是婆婆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婆婆比亲娘还亲。”
儿媳黄早荣也是个心肠好的人,她内心充满着爱,几次拿起家中电话打给有关部门,想把自己的肾捐给社会上需要的人,她的举动,更让人十分感动。
爱心热线:13909663492罗先生 转
(本报记者 李传林)
新闻推荐
体长2.09米,高1.19米,腰围2米,在猪的世界里,它堪称“猪老大”。 本报通讯员王丽本报记者 李传林弥陀镇圣迹村,有一头猪王,今年8岁了,一天能吃下近30公斤饲料。前年,陈光绪给它称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