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凌平 本报通讯员 颜桂海陈红梅
2010年12月9日,在藤县县城鸡菊山,牛歌戏《阿社探亲》的唱调袅袅从荔枝林掩映下的瓦房里飘出。藤县春宇牛歌剧团的演职人员正在录制、整理资料,供刻录光碟之用。藤县牛歌戏光碟年销量达70多万张,向更多的人传播牛歌戏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曲文化。
在梧州市,不但是藤县牛歌戏,各县(市)区的民间文化也是各具特色。
文化软实力在开发中提升
经过普查整理和申报,2007年12月、2010年5月,梧州市政府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共2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9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这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龙母诞、龟苓膏、牛娘戏、舞狮技艺、抢花炮、六堡茶制作技艺、木犀舞、鲤鱼舞、鹿儿剧、水上民歌、木偶戏、牛歌戏、蒙山话山歌、蒙山瑶歌、麒麟白马舞、火碗舞、金鸡舞、下俚歌、竹芒编手工技艺、八音、盘王舞、香龙舞、采茶歌、乞巧节、同心米粉制作工艺、瑶族婚嫁和青山庙会。
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龟苓膏、六堡茶制作工艺已转化为产业,特色文化得到充分利用。该市2006年向自治区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并获得通过,2007年初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2010年六堡茶加工企业产量突破9000吨。2009年10月,“梧州龟苓膏”专用标志开始使用,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使用该专用标志。目前,梧州龟苓膏已从传统小吃转为工业化生产,共有20多个生产厂家,产品行销海内外,销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销售总值突破10亿元。
梧州注重利用现代技术、现代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藤县对舞狮技艺、牛歌戏安排专项经费购买设备、划拨场地重点保护。同时成立东方狮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藤县民间艺术剧团,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如今,禤洲狮凭借高超的技艺、世界级的狮王头衔,使藤县舞狮技艺享誉全世界,走进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甚为重要。该市选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正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为今用特色文化树品牌
中和古窑见证了梧州陶瓷生产历史,件件残陶记载着藤州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
藤县藤州镇中和村的中和古窑址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也由此得名。2009年,梧州借助中和窑名称上马的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定位为中高档陶瓷生产基地,计划建设150条陶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力争把其打造成“南国新陶都”。中和集中区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以“中和”来命名这个陶瓷产业集中区,与历史上的中和古窑有很大联系,将依托中和古窑文化来做强做大整个陶瓷产业集中区,因为“中和”本身就是一块很好的特色文化牌子。
梧州加强与媒体合作,既把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又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特色文化产业内容。200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首个影视基地落户梧州骑楼城。2007年数字电影《东方狮王》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优秀影片,并被邀请参加柏林国际电影节。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郑彬昌本报记者张天韵文/图我区不仅是民歌的海洋,还是戏剧的大舞台。各类特色戏剧,是各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们有的在历史长河里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迷人魅力;有的却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