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除反映审计发现的种种问题外,还用了更多篇幅、更重笔墨揭示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无疑是对公众疑问的回应,成为2010年度审计报告的一大亮点。这次审计报告中,除了列举一系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大案要案,审计部门还揭示了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报告又进一步深入分析指出问题背后隐藏的制度性原因。这些总结和分析,不但是对社会关切的良好回应,更是为找到“病根”并最终解决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审计已追回或归还资金35.85亿元
“对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已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整改,目前已追回或归还资金35.85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47.23亿元,根据审计意见完善了1075项制度规定,有617人被追究责任。”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作关于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透露了上述情况。刘家义说,在各项审计中,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139起。
5家商业银行违规发放和挪用贷款580亿元
刘家义说,跟踪审计工商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新发放的3472亿元贷款,发现违规发放和挪用贷款等问题580亿元,其中向未批先建、手续不齐或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发放贷款254亿元,还有部分贷款被用于还贷。抽查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499个分支机构发现,均存在以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假理赔等方式套取保险资金的问题,金额合计19.9亿元;违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7亿多元,其中相当部分是通过将直销业务转为代理业务套取的。
据了解,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已纠正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85亿元,追回资金和补缴税款8479万元,对34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并出台规章制度170多项。
京沪高铁、西气东输等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存在违规招投标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作关于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说,为保障中央重大投资项目顺利推进,审计署组织对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继续进行跟踪审计,对406个扩内需项目、76个支线机场、247个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和调查。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在工程施工、材料采购等方面违背国家招投标规定,有的甚至非法转分包。京沪高铁建设中,合同金额44.46亿元的施工、监理和咨询等项目尚未招标,相关公司就已进场开展工作。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中,有45.01亿元管道和站场施工、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不规范,分别占抽查施工、材料采购合同总额的72%和12%。76个支线机场建设中,有23个机场共计19.38亿元的359项合同未按规定公开招标,占抽查合同总数的20%。
审计发现2亿元农业基建项目资金未专款专用
审计署发布2011年第3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388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结果。
审计发现,有2.09亿元项目建设资金未专款专用,而是用于出借、偿还世行贷款和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少数申报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重复申报、虚报支出等方式获取项目建设资金967.35万元,主要用于抵顶应配套资金和其他水利项目建设等;21个县的36个项目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违规招标和转包分包项目工程,涉及资金2.61亿元;9个省区2009年和2010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4项专项资金地方财政少配套11.75亿元。
一些国税部门征管不严导致税款流失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说,审计发现,一些国税部门存在违规减免、征管不严导致税款流失等问题。
刘家义介绍说,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较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此次审计的18个省区市国税部门2010年组织税收2.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国税部门存在违规减免、征管不严导致税款流失等问题。
一是部分涉税审批事项不合规。其中:税务总局个别司2009年至2010年,以非正式公文“司便函”的形式,批准对企业超过认证期限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款17.29亿元予以抵扣;12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批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优惠等,造成税款流失25.78亿元;9个省有关部门将17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使其享受税收优惠26.65亿元。
二是纳税审核和发票管理不严格。其中:10个区县级国税局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1万多份,15户从事矿产买卖、废旧物资回收和软件生产等业务的企业虚开发票或使用不规范发票,导致税款流失共计14.33亿元;73个国税局对99户企业的纳税申报审核不严,少征企业所得税8.27亿元。
三是有的地方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问题。2009年至2010年,有62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批准缓缴、少预缴、以误收名义退税等方式,当期少征287户企业税款263.01亿元;有103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提前征收、多预缴、不退多缴税款等方式,向397户企业跨年度提前征税33.57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2.73万亿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说,从审计情况看,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2.73万亿元,是1994年的11.45倍,保障了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实,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刘家义介绍说,为摸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审计署组织对中央转移支付管理和分配情况进行了审计,并重点抽查了18个省的90个县。随着中央财政收入规模和转移支付总量的大幅增长,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逐渐在财政运行中显现出来,亟待研究解决。
82个所属单位套取和私存私放4.14亿资金
刘家义27日说,私存私放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此次审计发现,82个所属单位采取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套取和私存私放资金4.14亿元,主要用于发放奖金、补贴等。
80个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3.09亿元,违规收费3.68亿元;52个所属单位违规出租出借资产、委托理财以及资产入账不及时等,涉及金额18.75亿元;39个所属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有的是为加快采购进度规避集中采购,有的是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和程序不规范,涉及采购资金7.57亿元。
808.8亿元国债购买价格比正常投标明显偏低
刘家义27日说,审计抽查发现,2007年至2010年,有104份未经人民银行观察员签字认可、无密押或密押不符以及超过投标截止期等的应急投标书被违规录入,中标国债面值808.8亿元,购买价格比正常投标明显偏低。
在介绍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时,刘家义说,国债发行管理不够严格:
——记账式国债招投标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财政部2010年在增补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过程中,存在受理逾期申请材料、未按规定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未书面告知申请人享有的权利、对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查不严等问题。
——电子式储蓄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政策目标落实不到位。
省市县三级地方债余额超10万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说,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刘家义介绍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人,对全国所有涉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54061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和1873683笔债务进行了审计。
审计发现,在107174.91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109.51亿元,占62.62%;担保责任的23369.74亿元,占21.80%;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695.66亿元,占15.58%。在这些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
据介绍,审计还发现12起涉嫌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正在依法查处。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分配标准逐步缩小工资差距 最低工资标准有望年均增长13%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根据日前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