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凌平 本报通讯员 黄位源
72、37、4、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排列。
但为了这个排列,藤县却付出了5年努力:在“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评比综合分值排名中,2006年排第72位;2007年跃升到37位入选“进步县”;2008年位居第4位,荣获“十佳县”;2009年,荣获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一等奖;2010年,以第1名摘取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
从72到1,这是突破性的进步,跨越式的发展!
上半年,藤县又交出一份成绩单: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54.6亿元、5.14亿元、9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4.5%、40.4%。
在这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藤县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的艰苦努力。藤县以西江为轴线,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打造“沿江经济走廊”,把沿江两岸建成现代工业的集聚区、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在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辐射极和动力源作用。
资源换产业 园区促发展
藤县高岭土覆盖区面积23平方公里,储量超过6.7亿吨,深度在100米左右。早些年,许多商家在山头上安营扎寨,把一车车、一船船廉价的白泥运往广东等地。
“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把握经济规律、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审视区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如何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藤县抢抓西江黄金水道开发、西江经济带建设良机,派出多支招商队伍,赴广东、福建,“挖矿淘金”,吸引12家环保标准高、品牌声誉好的陶瓷企业抱团入驻中和集中区,总投资98.9亿元,建设生产线148条,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150亿元。此外,该集中区还引进陶瓷配套项目3家。
目前,建设时间不到两年的中和集中区,已有5家陶瓷企业的41条生产线成功点火并试产投产,每日几十万块瓷砖“新鲜出炉”。
“到年底,集中区将有70条陶瓷生产线点火投产,广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将在藤县崛起。”县长黄东明感叹,“以前是卖白泥到广东,现在是卖瓷砖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真可谓是‘点土成金\’。”
新舵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藤县至香港水路运输里程562公里,水运运价每吨35元;而公路运价则为280元,水路运价仅为公路运价的1/8。“水路运输不仅价格低廉,还节能环保。”
资源换产业的实践,在钛白产业也得到印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藤县堪称“中国钛白之都”,储量约400多万吨,年开发量约占全国的5%,有4家钛产品重点企业。今年,该县钛白粉生产企业上马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0.4亿元,年计划投资1.9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8986万元。到2015年,藤县钛白粉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5万吨。
“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东部转移企业纷纷相中藤县,尤其是沿江成为最活跃的地带。我们沿江打造工业园区,构筑起高速发展的平台。”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说。
藤县工业集中区是自治区A类园区,实行“一区多能”管理模式。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则是全区第一批27个重点园区之一,纳入工业集中区统筹管理。该园区总体规划2.1万亩,规划建设陶瓷生产线200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配套物流业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创税8亿元以上,安排近10万人就业。
在藤县沿江地带,太平南蛇塘、赤水工业集中区也迅猛发展起来,集聚了林浆纸一体化、林化、电子等企业。这些园区逐渐聚集形成赤水-塘步-潭东工业长廊,共同构成藤县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增强外引内联的吸引力。
沿江产业大发展,造船企业纷纷来。在广西金达造船有限公司,7条一两千吨的大船同时制造,一年造船近10万吨。目前,藤县有船舶修造厂共6家,船台17个,船坞两个,最大造船能力为3500吨级,年造船能力60多艘,约10万载重吨。
2010年,藤县共引进市外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119亿元,到位资金52亿元;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增长24%。今年上半年,该县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
招商重环保 产业大跨越
怎样把园区的吸引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该县把园区的平台资源与投资客商对接,客商扎根后主动把产品做“深”、技术做“新”,从而完成产业的链接。
2009年11月2日,广东金舵陶瓷公司董事长罗有成到藤县考察,在参观梧州港赤水作业区及新中陶陶瓷等项目后,当晚就签约决定投资8.4亿元上马14条陶瓷生产线。去年4月26日,罗有成又引荐哥哥罗有志,与藤县签订投资4.8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4月30日,福建客商王家伟、王家助两兄弟,各投资6亿元建设两家陶瓷企业。
“陶瓷产业一周能引来两对亲兄弟,投资总额达16.8亿元,实属不易!”黄东明说。
说起陶瓷产业,人们容易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联系在一起。但在藤县,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现代化企业清洁生产的喜人景象。
交错的管道,清澈的池水,白花花的水柱,瑞远陶瓷有限公司的循环用水系统俨然一道喷泉水景。在球磨车间旁,偌大的废水沉降池相连而设,车间生产用水汩汩流入。公司安全环保员梁连衍介绍,高岭土、砂、石粉等生产原料铲入喂料机后,送入球磨机并加入适当的水,再经十多小时的湿法研磨,便成了浆液。这一过程产生的污水便注入沉降池进行处理。“沉降池的功能,就是将废水或污水进行清洁净化后,实现水资源可循环利用。”除了球磨车间,抛光、磨边等工序也建立了各自的废水沉降池。记者走访园区已投产的陶瓷企业时看到,这些企业均已安装先进的废水处理和循环用水设备。
新舵陶瓷生产总经理唐智能告诉记者,公司一期建设用在环保方面的投资便超过1500万元。藤县环境监测站监测的数据显示,中和集中区现有企业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分别约每立方米60毫克,氮氧化物在喷雾干燥塔和辊道窑的烟气排放浓度分别是每立方米150毫克和300毫克,均低于排放标准。
陶瓷企业如此,钛白产业也不甘示弱。该县投资超亿元对钛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万吨以上。目前,金茂公司20万吨硫酸项目已竣工,同时上马年产5万吨金红石钛白粉项目。广峰钛白已建成酸解楼,完成煅烧窑的改造,开始安装结晶车间设备、酸解锅。雅照公司投资购置酸解锅、煤气炉、压滤机,部分设备已开始安装。
去年,藤县GDP完成118.2亿元,增长22.4%;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51.5%,其中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244户,实现税收收入3.045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县完成财政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33.6%。
新闻推荐
广西历史文化讲坛(十一)□黄伟林1.两位古代大师最早与桂林山水结缘的画家,据目前接触到的资料,是北宋时期的米芾。大约1070-1075年间,20多岁的米芾在桂林任临桂县尉。传说他画过不少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