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送走“海外虎妈”,又迎来了“中国狼爸”,最近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全是中国狼爸,他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更有甚者,他笑脸灿烂地拿着鸡毛掸子作客江苏教育电视台。
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面对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因为他打得“科学”,打得“有学问”,打前要跟孩子沟通的,打时要让孩子数着数的,打得“心服口服”!
他说,12岁以前,孩子一定要靠打的,只有靠“打”才能让孩子懂得道理明白是非。他说:孩子在年幼时,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要学会服从家长就能成长。
他不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不让孩子交朋友,不让孩子玩电脑,不让孩子看除新闻外的电视,不让孩子随便打开冰箱……
他把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二女儿“打”进了北大,小女儿正在读高二,他出了一本书《所以,北大兄妹》。他曾是广东省高考第七名,他现在是一名商人。
所以,我自私地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推销这本书。他利用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还有那浓浓的北大情结。考上北大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也是家长们最大的脸面。他说,退休后要开私塾,并且现在寒暑假就有人把孩子送过去,让他进行“虎狼”教育。
好了,我就说到这儿了。昨天下午,女儿秋游回来,看到了报纸上关于中国狼爸的报道。我突然很想知道11岁的她心中是如何看待的。
“蒙蒙,你对这个中国狼爸如何看待?”我问女儿。
“太不可思议了,他怎么能打孩子,应该让警察抓起他来。”女儿对于这样的事一贯是如此气愤。
我笑了,说,“不那么严重吧,爸爸也是为了孩子好。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虽然他们考上了北大,但他们心里真的快乐吗?”嗯,我点了点头,让她继续说。
“他们脑子里只想着学习,那别的能力呢,怎么发展?”“他们没有朋友,没有伙伴,多可怜。”我赞许地示意她继续讲。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吗?他们有痛痛快快玩过吗?他们享受过快乐童年吗?”这些都是女儿最在意的。
“他们自由吗?他们长大了,不会恨爸爸嘛!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被她妈妈逼着练钢琴,得了不少的奖。等她长大了,有天领男朋友回来,男朋友看到墙上那么多的奖状很惊讶。但女孩淡淡地说,那是给我妈妈看的,我看到钢琴就想吐。我心里不快乐。”哦,我倒是第一次听女儿讲这个故事,不知她是从哪本杂志上看到的。
我静静地看着女儿,突然觉得她长大了,总是跟在我屁股后边的小屁孩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见地不浅。
“妈妈,还有,也许他们兄妹适合这样的教育,但有些孩子越打越不行,慢慢就会没了自信。”我又狠狠地点了点头。上次看过辩论赛后,女儿很是懂得了搜寻证据。“妈妈,我还是喜欢你的教育,很宽松,让我很舒服。”汗,哈,不会是以为妈妈会学这个狼爸吧,先给我一个甜枣吃。“妈妈,其实我们都是知道上进的,不打一样会努力!”
新闻推荐
11月8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新生儿父亲殴打医生事件。媒体报道,因为该新生儿被诊断可能为脑瘫,父亲决定放弃抢救,而医生则将其救活。一时间,救还是不救,引起社会舆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