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振伟 文/图
来到杨小林的生态鱼养殖基地前,记者知道市场上有种植“反季节菜”一说,却没有听说有养殖、销售“反季节鱼”的。
“用通俗话说,我们走的就是一条生态养殖、反季节销售鱼之路。”谈起他的养鱼经,现年39岁的杨小林侃侃而谈。
2008年,在浙江跑货运、做水泥生意多年的杨小林了解到,这些年来,家乡大力倡导生态养鱼,并积极引导养殖户引进水产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抓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花亭湖鳙鱼”等生态鱼在江浙一带备受消费者青睐,而且价值也在连年攀升,于是萌生了回乡承包水面,发展生态鱼养殖项目的想法。
当年10月,恰逢方洲水库水面对外公开竞标,杨小林当即邀集在江浙一带跑货运且有意回乡创业的杨建平、石庆东、金卫民,回乡参与竞标,获得方洲水库80公顷水面承包经营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水产养殖行业中,他们多方请教市县水产专家,通过报刊、网络专心钻研水产养殖技术,深入江浙沪市场调研、分析养殖销售行情走势。“我们必须走特色养殖发展之路”,杨小林介绍说,他们访遍全县,专门聘请了天华镇一位织网、养殖专家余诗舵,由他织专业网具,现场指导、参与捕捞。“这样,我们可以按照市场和客户需要的鱼的规格和数量,制作‘丁字网\’网片,实行分(叉)捕捞、销售,非常灵活方便,和其他大户一次性的捕捞有根本性区别。假如,客户需要1000斤5斤左右规格的鱼,我们做到准确无误地满足需要”,杨小林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主动适应市场,市场就给我们以先机。”
通过独有的织网技术把握了市场需求,杨小林又动起了生态养殖和反季节销售的脑筋。他们先后到本省绩溪等地学习考察,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技术,在水库中实施生态养鱼,既净化了水体,又确保了水产品品质,产品俏销江浙沪市场。与此同时,他们注意到县内花亭湖渔场养殖的“花亭湖鳙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他们是深水养殖,主要是在冬季捕捞销售,“所以,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遇,实行错位订单销售。”杨小林说。每年5月至11月,就是市场上鳙鱼销售淡季,恰恰是杨小林他们销售鳙鱼的旺季。通过两年的实践,如今杨小林的水产养殖公司已是红红火火,成立了方洲生态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今年就销售30多万斤鱼,年产值突破了300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突破了6万元。
新闻推荐
电视直播在深山——安徽电视台“围着安徽跑一圈”在弥陀直播活动花絮
5月21日晚6点,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围着安徽跑一圈”直播活动在我县与湖北省蕲春县接壤的弥陀镇界岭村现场进行。 晚上六点,“围着安徽跑一圈”直播活动正式开始。在弥陀镇界岭村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