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蝶山区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落实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资金保障,夯实百姓幸福之基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相同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让辖区居民幸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蝶山区党委书记陶辉这样说。
因为此,每年蝶山区都会抓好一些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的资金投入,解决群众切身问题,让群众受益。2009年,该区为民办实事投入3000多万元;2010年,投入资金上升到7000多万元;到了2011年,投入的金额达到1.16亿元……
有了资金的投入和政府的实际行动,于是,蝶山区完成了夏郢镇思委片和凤凰片土地整治、维河灌区防渗加固,促进了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种植,实现了增收;于是,在2011年,有450户农民得以改造农村危旧房,30户残疾人危房也得到了改造;于是,泗马小学新教学楼得以建成,太和小学周边山体得到了治理,学生上学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于是,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补贴265.5万元,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问计于民,让群众满意度倍增
每年兴办一大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项目,每个部门都以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工作目标,但是如何真正解决群众所需呢?蝶山区要求辖区的干部要多听、多看、多想。
“改善民生,就要问计于民,多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看老百姓的身边事,多算老百姓的生活账,更加关注和维护老百姓的切身权益。”这是蝶山区的成功做法之一:干部到基层一线走访,在社会最基层了解群众所想所急,到包括田间、地头、农舍、厂站、车间、班组收集意见,有针对性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为民办实事、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工作事半功倍。
在新华社区,社区干部经走访发现,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且年龄偏大、技能落后。于是,城区人社局、街道办、社区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的“互助百事通”平台,为各类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创造了社区86%再就业率的好成绩;
在西环社区,辖区内的慢性病老年人较多,然而,在各方联动下,社区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开设的卫生服务站,开展平价、便民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
一件件切合实际、百姓关切的事情办妥了,群众出行顺了,看病就医方便了,孩子读书环境更好了,养老更宽心了,幸福指数的提升也由口号变成了现实。
不断完善,树立“民生惠区”新目标
蝶山区除了努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让百姓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今年春节,40岁的夏郢镇里秀村村民张坚和返乡的年轻人一起,打了好几场篮球,既联络了感情,又锻炼了身体。“自从村里有了体育中心,村里打麻将、打扑克的人少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多了,生活充实多了。”张坚无不感慨地说。据了解,今年春节前,蝶山区夏郢镇有9个村级篮球场建成,并在节日期间开展村级篮球赛,12家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近万册图书,极大地丰富辖区农民的文娱生活。
为了促进辖区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蝶山区今后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促进经济有较大发展,使辖区人民收入明显提高,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次,在利益多元分化的格局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致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实现工业兴区、商业旺区、生态美区、民生惠区、和谐稳区、党建强区。”陶辉说,蝶山区将以树立“民生惠区”标杆为目标,让百姓得更多的实惠。
新闻推荐
(本栏目逢周二刊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目前有不少市民认为,把已龋坏的“烂牙”或“烂牙根”拔除后再镶假牙不是省事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