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兴忠 本报通讯员 黄鸿燕
2月8日一大早,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农事村办点迎来第一批客人,红石谭组的杨大妈和儿子小吴,来这里为年前刚出生的孙子上户口,还带来一篮红鸡蛋。见到记者来,杨大妈递过一个红蛋,笑呵呵地说,感谢这个农事村办点,让她儿子娶了媳妇又添丁,家里去年养蚝纯赚3万多元哩。
原来一年多前,港口区为方便群众,在各村屯设立农事村办点,不但帮群众办理各种手续,还专门聘请农技员解答群众种养殖方面的问题。
小吴腼腆地告诉记者,那时,他从广东打工回来,家里离海很近,想搞海上养殖,听说村里的农事村办点有免费培训和资料发放,就赶来了,正好红沙村的戚姑娘也在咨询养蚝的事。她有点技术但缺资金,而他打工赚了点钱却缺技术,两个人一来二往就熟悉了。去年双喜迎门,结了婚,3亩多蚝排也搞起来了。结婚后,技术上大多是媳妇掌管,碰到什么问题,媳妇就往村部农事村办点跑,每次抱回一大堆资料。
农事村办负责人高波说,他见证了两人的罗曼史。那时来咨询学技术的人特别多,而小吴和小戚来的次数最多,借书、要资料、办理小额贷款等,每次小吴前脚到,小戚就跟来了。他们学技术很认真,要说他们的红娘,就是这个农事村办点了。其实,这个农事村办服务站虽小,但是涉及的服务项目可不少,基本涵盖了农村所有的生产生活必需项目。
如今港口区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覆盖所有的行政村,每隔一个星期,农事村办点还到各屯组设摊摆点为群众服务,港口区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种事务。老百姓发展种植,干部帮忙联系销路;老百姓发展养殖,干部帮忙培训技术;老百姓想办事,干部帮忙办理手续,当地人称之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必庆有专家说,近年,广西在全国“拿得出手”的两张“牌”,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另一个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不到1/4的人口,创造超过全区1/3的经济总量,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