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时下流行的“矛盾体”形容当下的医改困境就是——以药养医式毁医。卫生部长陈竺在两会上说:“以药补医,包括加成部分、流通过程虚高部分,都必须革除,否则再多的钱也堵不了‘黑洞\’”,一定要改革,尤其是在招标采购环节,不仅是药物,还包括耗材。
众所周知,15%的药品加价是政府面对投入不足给医院开的小灶。但是时至今日,小灶成了主餐,长期实行的这个政策使医院逐步走上了以药养医的逐利之路。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抱怨,个别药品加成9100%,有些医药代表就住在医院里,当天晚上就开处方,你开了我的药,当天晚上就给回扣,来得非常及时。如此下去,救死扶伤不就成了“救死扶伤先自救”的矛盾体了吗?
因此我们当下应该重温毛泽东的经典著作《矛盾论》。矛盾论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因此对于医改“矛盾体”一定要找准内因,“外病内治”。陈竺指出,首先要对公立医院改革有个顶层设计,找到合适的路径。取消以药补医后,要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先有地方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亏欠,才有医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饱受赞誉的神木模式就是政府忍痛割爱卖了两栋大楼作为启动资金,弥补了医保资金缺水的困境。因此,正如孙志刚所说,解决医改困境根子在政府。
其次,矛盾论告诉我们,必须认清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陈竺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医保在支付制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当下医改的一大难点就是医保和医院的对立统一关系需要破题。支付制度的改革,前提是买卖双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即医院和医保部门有对等的谈判能力,否则必然面临医院方不合理抬价而医保方想不合理压价的局面,平等的市场才能有科学的定价。
矛盾论的精髓在于,任何问题要先认清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其中对立统一关系,最后辩证施治。对当下医改困境而言,无论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还是单病种定价的尝试,都要先有一个顶层设计搭建一个多方博弈的平台。如此才可以让矛盾的对立统一转化为突破的动力。
(据3月6日《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郑尚平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当年,牺牲时年仅22岁的雷锋,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雷锋伴随着几代人成长,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也温暖着无数的人。“学习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