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干活真的挺好,能挣钱,特别是能照看在高中读书的孩子。”近日,赛娥服装厂员工马琴平开心地说。赛娥服装厂坐落在弥陀镇镇区二环路上,厂长是一位33岁的年轻妇女——陈赛娥。
从16岁起,陈赛娥就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做缝纫工。她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掌握了一手好裁剪缝纫技术。成家之后,陈赛娥不甘心呆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她要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到集镇上去创业。2009年7月,富有创业精神的陈赛娥夫妇投资20余万元在镇区建房办起服装厂。开业的当天,只有陈赛娥本人和一个员工。两年多来,陈赛娥又先后投资10多万元,添置套结机、拷边机、双针机、钉扣机等设备,员工也逐渐发展到60余人。
在赛娥服装厂工作的员工大多是有孩子在镇区读高中、初中、小学的中青年妇女。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会做的一月也能挣得2000多元,这对农村妇女来说是可观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照料孩子读书。这些孩子节假日来到厂里,陈赛娥都免费让他们就餐。
目前,赛娥服装厂与安徽依德利服装有限公司根据各自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宗旨签订服装加工承揽合同。“创业是艰辛的。”陈赛娥深有体会地说。为了招工、为了跑业务、为了配发材料、为了产品质量……陈赛娥每天劳碌奔波,有时要忙到午夜才能休息。今年2月14日下午,一部裁剪机坏了,为了尽快修理好不影响生产,陈赛娥只得争分夺秒冒雨骑摩托车到县城去修理。
赛娥服装厂解决了几十名当地农民工就业,不仅让这些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也让这些农民工尽了培养子女的责任。陈赛娥也被该镇党委政府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上受到表彰。
陈赛娥说她决定在3年内再扩建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让更多的农民工就地就业,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同时也做大做强自己的服装加工产业。
(本报通讯员 方英庭 詹学胜 储丽莎)
新闻推荐
8月2-3日,县委书记应杰苗专程赴上海调研指导流动党组织党建工作,县领导聂万健、赵福南、桂锐、殷书林陪同调研。 应杰苗一行深入我县牛镇镇驻上海流动党支部,听取了支部书记、党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