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一教师17年间倾尽家财 获“共和国之星”等200余本证书

来源:河池日报 2012-05-21 08:38   https://www.yybnet.net/

 

50岁的杜伟新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得了多少奖了,只能模糊地记起,全国性的奖项有130多个,如果加上其他杂牌奖,至少在200个以上。看到记者来采访,他赶紧招呼丈母娘帮忙把各种奖杯、证书从床底下的箱子中拖了出来。不少奖杯、证书上满是灰尘。杜伟新有些心疼,用白衬衣的袖口擦了擦奖杯。17年省吃俭用,杜伟新花在各种获奖证书上的钱有十多万元,几乎倾尽毕生积蓄。岳父说,如今女婿穷得只剩下各种获奖证书了。

17年花10万多元评奖

抛开真伪不谈,杜伟新获得这些证书,分量还是相当惊人的。比如,2009年他曾获得世界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届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和平鸽”金奖;2010年6月,他还获得由中国散文学会等7家机构评出的“中国时代卓越人物”称号;2008年10月,他获得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等4家机构评出的“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4月,他还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授予“国际杰出专家”和“荣誉博士”称号。

不过,他的这些奖,有一些是花钱“买”回来的。但在杜伟新眼中,这不能算是花钱买奖,只算是合理支付工本费。“有时人家通知我获奖了,要我交证书工本费,我好意思不交吗?有时还要买书,这些书都是限量版的,既然都获奖了,总不能不买吧?”杜伟新说。

杜伟新从不承认自己花钱买奖,但他身上依然保留着农村教书匠的淳朴,对于每个证书的由来,他都了然于心,也不否认为这些证书花了大价钱。他翻开一本比砖头还厚的由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华百年人物篇·现代卷》说,当初自己收到通知,说只要交258元就能入选,所以二话没说,交了钱,对方也寄了书,所以他觉得自己没吃亏。去年12月,他又收到“获奖”通知,说只要交1000元购买4本《世界艺术通史》,他的名字就能载入该书,于是,他再度交了1000元,4本书足足有15斤重。而最近,杜伟新又“中奖”了,有杂志社给他发文说,只要交2600元,就能印出1000本专门介绍他的《中国艺术名家》。“12页,1000本,才2600元,一本才2.6元,一本书都是关于我个人的介绍。”杜伟新眼神中泛着亮光。记者注意到,他口中所谓的“书”只是一本6张纸的宣传册,2.6元/本,并没有占到大便宜。

而最为昂贵的一次“获奖”则是由文化月刊编辑部发起的《艺术大家——当代书画九人集》,总费用为5000元,只要交钱就能入选并获赠50本样书。杜伟新说,这一次,他实在是没钱了,所以就没参加。

从1995年开始“获奖”,这位朴素的乡村教师一共用于各类“获奖”的花费超过10多万元。杜伟新说,这些支出占了他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了吃饭、抽烟和为母亲治病,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获奖上。“如今我担任的社会职务有100多个,包括馆长、院长、名誉教授。”杜伟新对于自己当前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充满自豪。

“获奖专业户”的诗人情怀

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大桥乡三中队12号,是国内各种获奖通知寄给杜伟新的地址。为什么国内各种“大奖”总是能找上杜伟新,邻居们很疑惑。杜伟新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名气大,是在广东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

1962年,杜伟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早在上高中时期,他就迷恋写诗,杜伟新说,在那个迷茫的年代,正是各种诗歌,帮他度过了懵懂的青春期。

1988年,杜伟新从肇庆西江学院物理系毕业,最终却选择回老家当一名中学教师。此后十多年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和《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了700多首诗歌。1997年,他还加入广东省作协。他的“获奖”生涯也从此拉开。

“山寨”奖项的受害者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杜伟新的一篇诗作被国内某刊物“相中”,需要交200元钱才能获得证书。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获奖证书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杜伟新卷了进去,各种“获奖通知”雪片般飞来,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交钱就有奖。当然,“获奖”的外衣是不同的,有些说是聘请他担任终身馆长,需一次性缴纳会费780元;有说是作品入围,需缴纳订书费2000元;有说是他获得多个机构联合评选的“杰出专家”、“荣誉博士”,需缴纳证书工本费200元。对于这些奖项,杜伟新一一“笑纳”。

然而,屡屡“获奖”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十多年间获奖花费的这十多万元,几乎是他毕生的积蓄。由于没钱买房,至今他已在岳父母家住了20多年。他和妻子的卧室中除了陈旧的木床、书柜和书桌外,就剩下堆积如山的书籍和证书、奖杯了。

由于“不务正业”,十多年间,他先后从重点中学到普通中学,再到镇中心小学,再到农村小学。

学生们不止一次反映,杜老师上课时经常跑题,不知不觉将话题引入自己的获奖史。每得一个奖项,杜伟新少不了在学生们面前显摆一番,有时,他还会把自己的获奖证书拿到课堂上展示。不少学生不知道这些证书是花了钱买来的,对杜老师倒是仰慕得很。

对于杜伟新“获奖”成瘾,其所在学校校长也连声叹气:“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中毒太深,现在我们已经说不动他了。”

“他已走火入魔中毒太深”

黄校长和杜伟新是老相识,他说,杜伟新的组织纪律性很差,经常迟到,其之前在镇中心小学任教时就遭到学生家长投诉,强烈要求把他“送走”。后来,镇教育部门考虑到上咀小学教师数量比较多,也较为偏远,杜伟新在这里可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没那么大。但没想到杜伟新到了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热衷于各类“获奖”活动。其实校方已经很照顾他了,否则,在每年的评比中他可能都是不合格,根本没法在学校待下去。

没人知道,杜伟新身上到底是哪根弦出了问题,才如此痴迷于获奖。“学校已经跟他谈过很多次话了。告诉他,那些奖都是骗人钱财,但杜老师非但听不进去,还认为我们存心为难他,反说‘你这个级别的人没有资格教训我\’。说不动他,我们也都灰心了。”黄校长说。

谁来“拯救”杜伟新?

如今杜伟新在学校已不上课,倒也悠闲得很。有空他还会跑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找人聊天。这时,只要有人在旁边恭维几句,杜伟新一高兴,就会请大家喝酒。“好多人听他演讲,就是想骗他请客喝酒。”有村民说。但杜伟新却乐在其中,他太需要有自己的观众。

当前国内的各种“山寨”评奖太多,并且很多奖项看起来名头很大,有些甚至打着国家部委的名号,但实际上都是骗人钱财的。而杜伟新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还有很多人因为不明就里,被各种“奖项”所累。有人呼吁,国家应该对这些打着“获奖”的名号骗钱的机构进行严厉查处。这样才能让深陷其中的人清醒。

 

(肖欢欢

 

杨明伟)

新闻推荐

唐山市辖区、滦县交界处发生4.8级地震市民纷纷上街躲避,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新华社石家庄5月28日电

 

(记者

 

李俊义

 

王昆)

 

记者从唐山市地震局了解到,28日10时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目前,唐山...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广东一教师17年间倾尽家财 获“共和国之星”等200余本证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