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让座反遭责怪”,还需双向的善意汇流
事件:8月3日上午,在福州某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带着小孩上车,坐在前排的姑娘主动让座,老人抢着坐上后,还肘击让座的姑娘。事后,她非但不道谢,还责怪姑娘,称对方本就该给她让座。
观点:在讲求“尊老敬长”的社会里,给老人让座,确实是值得倡导的道德走向。可是,它需要建立在道德默契上:老人并无“被让座”的法理特权,不应道德绑架。在被让座之后,道声谢并不多余。让座,也需要善意的汇流。用感恩呼应善举,是对善举的意义拓展,也利于道德互动格局的形成。说声谢,或能增加“善的默契”;而一个肘击、一声斥责,却可能冷却人心温度。
《西安晚报》
学生因高考“暴富”助推逐利性教育观
事件:60.5万元,是东莞虎门籍学子黄绮琪2010年考上清华大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总额,曾成就了东莞史上最高高考奖学金。截至7月16日,东莞今年已经有21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包括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录取。他们将有望分别获得镇政府提供的30万元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社区和村级的奖励,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将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7月30日《东莞日报》)
观点:“高分考生”得重奖,会让更多考生和家长为了追逐奖励,而坠入“分数崇拜”误区中,也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教育评价和改革方向,扔到了一边。为了助推教育的和谐发展,不如多在“多元评价”中努力担当,用公共财政的奖励,吸引更多学校和考生多注重“多元发展”,多注重“分数之外的东西”。
《检察日报》
节假日免费通行只是一块“甜点”
事件: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务院同意。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重大节假日期间将免收通行费(据8月3日《新京报》)。
观点: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免费通行只是一块“甜点”,并非“正餐”。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求同国际“接轨”,进而把收费公路统统取消,未来公路实现全天候免费,让公路完全姓“公”,才是最根本的方向。
新闻推荐
这是8月6日拍摄的大理洱源县凤羽镇铁甲村泥石流灾害现场。因连续暴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铁甲村6日清晨突发山洪泥石流,导致整个村庄受灾。截至6日中午,有1人失踪,100余人被困。经过消防部队及...